![]() |
『松科1井』開鑽現場。 趙亞輝攝 |
東北網1月18日電 今天出版的人民日報第14日版發表題為去白堊紀探尋大慶的未來的文章,全文章如下:
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大學王成善教授一見到記者,就連說了幾個『沒想到』。
『沒想到進度會這麼快』。在地下近2000米的地方連續取岩心,難度相當大。原計劃鑽探周期要160天,只用了77天就完成了,提前了83天。
『沒想到完成得這麼好』。總取心進尺946.83米,總心長944.23米,總取心率高達99.73%,這可是國際大陸科學鑽探工程實施以來新的世界紀錄,遠遠超過最初的設想。
這些奇跡是怎樣造就的?帶著好奇,記者近日來到全球第一口白堊紀大陸科學鑽探井『松科1井』的所在地??黑龍江大慶尋找答案。
『中國第三鑽』伸向白堊紀
岩心是穿越歷史的『金柱子』,1厘米就代表幾千年
上天、入地、下海是人類的三大夢想。其中,人類對地球內部的勘探因堅硬岩石的阻隔而困難重重。50多年前,國際上開始實施大陸科學鑽探工程。我國於2001年加入這個行列,先後在江蘇東海縣和青海湖成功實施了兩次科學鑽探。
『松科1井』鑽井被稱為『中國第三鑽』,於2006年8月18日在黑龍江大慶肇源縣茂興鎮幸福村趙家窩棚屯東邊2.5公裡的地方正式開鑽,這是973項目『白堊紀地球表層系統重大地質事件與溫室氣候變化』的關鍵一環。
『這口井要連續取心2600米。這樣長的岩心,如一架穿越歷史的望遠鏡,把我們帶到距今1.4億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時代。』那個時期屬於極端溫室氣候,對於解決當今困擾人類的全球變暖問題意義重大。因此,項目科學家把這段岩心形象地稱為『金柱子』。
自我加壓催生『世界一流』
『前兩次實驗鑽,取心筒上來空空如也,驚出一身冷汗』
『松科1井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大慶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副總地質師馮子輝說。負責鑽探任務的大慶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依靠大慶油田的現有技術水平,要達到科探井的技術要求很困難。
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取心率,這是科探井最重要的數據要求。『要是丟掉1厘米的岩心,就可能造成幾千年地質記錄的丟失,進而造成對白堊紀時期地質認識的缺失。』王成善說:『在我們看來,每1厘米岩心比黃金還要貴重。』
按照起初的設想,項目專家組最低的要求是連續取心率達到95%以上,但是大慶人把目標定到了98%以上。為了能使取到的岩心與地層『吻合』,松科1井項目甚至規定必須把地層中岩心所在的方向標示出來,每50米標刻一次。
開鑽之前,大慶油田就對地層和可能出現的情況作了詳細的論證。由於目的層主要是泥岩段,取心很容易松散,他們專門向青海湖科探井學習了保型取心技術,以保證取得岩心的完整性。此外,大慶還專門邀請負責江蘇東海縣科探井的專家來做報告,並主動搜集、學習國內國際方面取心、保護岩心的技術。
『在這次任務中,定向取心和保型取心在大慶還是首次實施。』科學鑽探總指揮孔凡軍說:『在定向取心時,前兩次實驗鑽,取心筒上來空空如也,我當時驚出一身冷汗。』技術人員當即在現場召開了『故障診斷會』,大家不眠不休,在井口上鏖戰多日,調整技術參數,修訂實施方案,終於及時解決了這個難題。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楊甘生說:『大慶方面優質高效的施工,代表了中國所具備的世界一流的科學鑽探技術和水平。』
為百年大慶找出路
大慶的油是怎麼來的,還剩下多少,資源潛力在哪裡
『我們為什麼要積極參與這個項目,是想為百年大慶尋找答案。』大慶油田公司董事長王玉普說:『這看似很遙遠的理論問題,恰恰能決定著大慶的未來能有多遠。』
從1959年開發建設以來,大慶已經連續40多年實現高產。資源總是有限的,要實現『持續有效發展,創建百年油田』的目標,只能是依靠科技。
在大慶,很多容易找到的油氣藏幾乎都勘探開采過。專家普遍認為,松遼盆地再勘探面臨的就是埋藏深、品質低、難度大的油藏。在這種情況下,要想獲得更多油藏,發現新領域、新層位、新地區和新類型,就必須對松遼盆地再認識。
『松科1井是一個良好的契機。』王玉普說,項目要求地質時間精細到萬年,岩心認識精確到厘米。對大慶油田而言,這種精細程度前所未有。
『透過對松科1井項目「金柱子」的研究,有望解決我們一系列疑問:大慶的油是怎麼來的,還剩下多少油,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在哪裡等等。』大慶油田公司副總經理馮志強說。
『松科1井的意義,不僅在於它的科研價值,更在於它開創了一種新的科研模式。』專家們說。
我國前兩次科學鑽探,均由國家出資並組織實施。而松科1井則由國家有關部委和大慶油田公司共同出資、共同實施。
這種科研模式的好處顯而易見:研究機構及其專家有知識、有能力、有水平,但常常缺乏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實踐經驗往往也不如企業直接、豐富;與此相反,企業擁有資金和組織實施能力,卻欠缺科學理論和嚴謹的科學研究方法。一旦有某種形式能使二者發揮各自所長,就能創造合作共贏的局面。
『在國外,企業花大力氣主動參與到基礎科研當中,早已是普遍現象。這是企業擁有持久發展潛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整個國家呈現創新活力的重要原因。』專家說,『大慶勇敢地斥資千萬,全面參與松科1井設計、鑽井、測井、研究的過程,依托國內外頂尖地質專家,共享基礎研究的成果,其勇氣和參與形式值得更多企業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