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1日電 題:又好又快 唱響科學發展時代主旋律
哈爾濱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哈爾濱步入了科學發展的新階段。
這是哈爾濱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審時度勢作出的重要判斷。未來五年,哈爾濱又如何在科學發展的進程中譜寫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華彩樂章?人民在期盼,時代在呼喚。
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總體要求的引領下,邁向全面振興的偉大征程。黨代會報告勾勒出未來五年哈爾濱市的發展藍圖。一個科學發展的新形象呼之欲出,一個科學發展的新時代迎面而來!
一條經線 四條緯線
循著黨代會報告的思想脈絡,清晰可見未來哈爾濱市五年經濟發展戰略任務的輪廓為『一條經線、四條緯線』。『一條經線』即,突出優化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這條主線,它縱貫於經濟建設的全過程;『四條緯線』即,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發展循環經濟、創新體制機制、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為緯線,確立了轉變增長方式的基本方向、關鍵環節、前進路徑和動力保障。『一經四緯』,交織輝映,統一於科學發展的總目標、總要求之中。
未來五年,哈爾濱市正處於工業化轉型期、城市化加速期和市場化完善期。資源環境與發展的矛盾更顯突出;優化經濟結構和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的要求更為迫切;各項改革向縱深推進,觸及的深層次矛盾不斷增多;城市之間、地區之間的競爭合作日益深化,綜合實力的比拼將更加激烈。
面對新挑戰,我們怎麼辦?
報告指明了正確的方向:要自覺地創新發展理念,推動增長模式從過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轉變為高效、節約、清潔、安全發展;增長動力從主要依賴資源投入和量的增加,轉變為主要依靠自主創新和質的提高;城市發展目標從過去偏重經濟功能,轉變為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協調發展,努力滿足城鄉居民全面發展的需要。一言以蔽之,唯有轉變增長方式,創新發展模式,纔能牢牢抓住新一輪競爭合作的主動權,佔領又好又快發展的制高點!
大產業 大企業 大項目
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必須突出發展重點。報告明確提出了『三個集中』、『三個效應』的戰略要求,即積極推進資源向優勢產業集中、資本向重點企業集中、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整合放大規模效應、集群效應和品牌效應。這抓住了哈爾濱市產業發展的突出矛盾,並緊扣這一發展要求,強調重點發展『三大』。一是發展大產業,做強做大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綠色食品、醫藥和化工等主導產業,積極培育生物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等戰略性產業。二是發展大企業,支持優勢骨乾企業實現規模擴張,加速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三是發展大項目,積極謀劃和實施一批具有導向性、牽動性的重大工業項目,加快產業結構轉型昇級。明確了優化布局、集群發展,深化協作配套、延伸產業鏈,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錯位發展,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等重要舉措。
現代農業 新農村 新農民
『農業興,則百業興;農村穩,則天下穩;農民富,則全民富』。哈爾濱市是一個擁有十個縣(市)、500萬農業人口的特大城市,『三農』問題是關乎實現全面振興宏偉目標、關系哈爾濱發展全局的根本性問題。報告把『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作為未來五年的五項重點任務之一作出了明確部署,強調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培育新型農民。推動現代農業建設有一個大的發展,是未來五年哈爾濱市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以科學化、集約化、專業化、市場化為重要特征的現代農業,其發展條件是經營企業化,發展動力是生產集約化,發展基礎是產品標准化,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和農業生產方式的根本抓手。必須加大投入,加快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農業,提高農業產業化、組織化程度,加快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
縣域經濟是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連接點。發展縣域經濟的關鍵是,統籌城鄉產業發展,促進資源和生產要素的城鄉互通,引導產業、技術、資本向農村轉移擴散,大力發展以農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加工工業,集中培育龍頭企業,扶持發展『一村一品』經濟,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實現『富民強縣興農』。農民持續增收最根本的出路在於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必須加強農村職業技術培訓教育、成人教育和農民培訓,培養一大批科技明白人、流通經紀人和致富帶頭人。現代農業、新農村、新農民———報告為破解『三農』難題找到了一條新的途徑。
自主創新 重點跨越
自主創新是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哈爾濱市作為老工業基地雖然具備較強的工業基礎,但存在產業規模小,社會化、專業化水平較低,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單調老化,生產技術、設備、工藝落後,承載能力弱的現實問題。核心技術、關鍵技術、自主知識產權是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重要出路,是提昇傳統產業層次、壯大現代服務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進而尋求新的產業增長點的內在動力。
如何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如何實現創新突破和跨越?報告著力強調,要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和創新人纔隊伍建設三個層面實現重大突破。提出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從重點領域突破、重點產業做強、重點企業培育、重點技術儲備等四個層面實施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專項,推進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化發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統籌協調和優化配置科技資源,努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依托、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為紐帶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健全完善科技創新支橕服務平臺。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昇傳統產業,以信息化推動產業昇級,加快傳統產業與高新技術產業融合,形成促進增長方式轉變的強大技術支橕和動力源泉。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這一系列重大舉措的實施,哈爾濱市的科技創新能量將會充分釋放,地方經濟發展將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節約 循環 可持續
報告把節能降耗、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轉變增長方式的重要內容,作出了集中的闡述,明確提出要完善資源利用政策,健全資源節約機制,實現資源的循環和高效利用。著力建設一批循環經濟企業、循環經濟園區等示范工程,推動循環經濟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實現突破。實行嚴格的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目標責任制,堅決依法限制和關停嚴重耗費能源資源和污染環境的企業,支持清潔生產、節約生產、安全生產。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全面落實加強土地調控和管理的各項措施。目前,哈爾濱市能源消耗結構呈現一次能源消耗比例偏高,工業結構中高耗能產業比重大的特點,工業生產所消耗的能源佔全市能源消耗總量達70%。發展循環經濟乃是應時之舉、戰略之舉。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兼顧好生態效應和社會效益,緩解水、能源、土地等要素的制約,完成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的目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
改革 開放 活力
改革開放是轉變增長方式、增強發展活力、實現全面振興的重要保障。報告提出要走出一條在改革開放中全面振興的新路子。近年來,哈爾濱市改革開放的步子越邁越大,發展活力不斷迸發,老工業基地生機盎然。但是,一些體制性機制性的矛盾和問題仍在束縛著發展活力的充分釋放。對此,還需要拿出攻堅克難的決心和勇氣,變改革的『疲勞期』為改革的興奮期。今後五年,體制改革要繼續向縱深領域推進,要把工作中心切實轉變到改革與發展並重上來,形成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制約發展的體制矛盾和問題。同時,要注重改革的科學性、協調性,努力實現改革的新突破。對外開放要繼續向更高層次邁進。報告結合哈爾濱市實際,立足區位優勢,突出強調了推進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擴大對韓經貿合作領域,加快出口產業園區和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打造輻射全國的對俄合作服務平臺和物流集散中心。充分利用『哈洽會』、『冰雪節』、『哈科會』、『韓國周』等載體,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友好交流與經貿往來。這就要求我們攥緊拳頭、集中力量,務求在對俄、對韓合作上有大的作為。同時,也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全面提昇企業的國際化水平,加快國內區域合作步伐,實現優勢互補,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讓哈爾濱以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雄姿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