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哈爾濱十縣(市)負責人話新農村建設新構想
2007-01-21 10:00:0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1日電 中共哈爾濱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了今後五年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目標:糧食生產穩步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更加和諧穩定。黨代會期間,本報邀請各縣(市)委書記,請他們根據當地實際,就深刻理解、深入落實黨代會精神,談未來五年新農村建設目標、思路和措施。從這些目標中,我們看到『全國進百強』的豪邁、『奮力趕超』的堅韌和『又好又快發展』的執著,感受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美好前景,感受到全市人民、特別是廣大乾部群眾建設新農村的高漲熱情。

  在哈市爭當排頭在全省率先小康黨代表、雙城市委書記喬樹江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的新農村建設目標令人振奮,給雙城今後五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隨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省、市委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推進,為我們加快發展創造了難得的政策環境和有利條件;受哈爾濱大都市圈和哈大齊工業走廊的輻射拉動,雙城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現,迎來了重大歷史機遇。我們必須審時度勢,把雙城放在大哈爾濱的區域內去謀劃、去定位,主動迎接輻射和帶動,積極參與區域分工與協作,謀求更大的發展。

  今後五年,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的工作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全面發展為根本出發點,以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保證,以打造產業強市、推進新農村建設、擴大對外開放、建設宜居城市和構建和諧雙城為重點,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的任務目標,保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全國品牌食品城、松花江畔新興石油區和哈爾濱市近郊宜居城市;實現『哈爾濱市爭排頭,全省率先建小康,全國力爭進百強』的目標;整體提昇『三個文明』水平,建設經濟發展、文化繁榮、人民富裕、宜於人居、社會和諧的新雙城。

  【數描新農村】

  今後五年,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以上,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3%以上;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農民年人均收入增長6%。

  【特色規劃】

  做大做強食品、石化、紡織、制藥、印刷包裝、機電、飼料等七大產業。建設『兩區一園』(經濟技術開發區、新興項目園、臨江石油工業區)。

  奮力趕超建設經濟強市黨代表、五常市委書記裴君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為我們指明了發展方向,建設經濟社會強市,要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

  加快牛家工業園區建設。高水平、高質量、高速度地抓好牛家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著眼於產業集群發展,嚴格按照出口創匯區、農產品加工區、生物制藥研發生產區的規劃布局,吸納新引進項目和擴建項目落戶園區,使園區盡快形成規模。

  要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品牌優勢,采取一企一策的辦法,對現有企業給予政策、資金支持,鞏固提高一批;積極幫助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搞活經營,發展壯大一批;圍繞大項目建設,搞好引資立項,興建開發一批。圍繞生物制藥、酒類生產、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優化昇級,大力進行產業整合,加快集群化發展,構築立市工業體系。

  建設經濟社會強市,加快農村經濟發展,要不斷擴大農業領域的開放開發,通過招商引資,改造傳統種、養業,大力推進特色化、專業化、產業化發展。圍繞北部旱作區、東部南部山區、中部水田區、哈五路沿線四大區農業資源特點,發展專業戶、專業村,逐步構建『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或『幾村一品』、『幾鄉一業』的區域化布局。

  【數描新農村】

  到2011年五常生產總值實現200億元,年均增長13.5%;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2%;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7%以上。

  【特色規劃】

  做強做大『五大基地』———優質稻米生產基地、藥材生產基地、瓜菜生產基地、畜產品生產基地、木材加工基地。

  繼往開來建設和諧尚志黨代表、尚志市委書記董鳳山

  黨代會報告明確了新農村建設總體目標。尚志具有資源、區位、交通、產業、能源和人文等傳統優勢,尤其是『十五』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增強了加快發展的內在潛力。全市人民步調一致,乾部群眾眾志成城,提供了加快發展的不竭動力。隨著一批財源項目的達產達效,又將為加快發展注入活力。毫無疑問,尚志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必將步入健康發展的快車道,必將迎來又好又快發展的新時期。

  未來5年,尚志市將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構建和諧尚志為目標,堅定不移抓招商,努力發展園區經濟,扶強扶壯支柱產業,統籌規劃新農村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優化為農服務體系,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堅持以游興貿思想,繼續堅持和完善『借外資力,打特色牌,走工業路,發旅游財,建中等城』的總體方針,優化經濟結構,提高運行質量,突出發展為民,保持社會穩定,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工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全力打造區域核心城市、現代工業重鎮、特色農業基地、滑雪旅游勝地和商貿物流中心。

  【數描新農村】

  未來5年,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以上,全口徑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以上。

  【特色規劃】

  大項目建設堅持『一園多區』。

  城市建設堅持『一市多城』。

  新農村建設實施『八大工程』。

  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又好又快發展黨代表、賓縣縣委書記任繼福

  聯系黨代會報告,未來五年,賓縣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祉;必須堅持統籌兼顧,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堅持團結實乾,以良好的作風凝聚民心;必須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通過對外開放,促進全縣人民思想更加解放,觀念更加更新;通過對外開放,強力吸引先進的技術、高科技的項目、雄厚的資金、高級的人纔落戶賓縣;通過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工業規模,提昇工業檔次,提高工業經濟效益,全力打造工業經濟強縣。要按照『主攻畜牧、擴大勞務、壯大創稅農業』的發展戰略,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抓農業,用產業化的方式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最大限度地增加農民收入。

  未來五年,我們要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放松,以增加財政收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以建設新興工業城、建好東郊大花園、建成農牧產品大基地為主攻方向,堅定不移地走『工業強縣,牧業富民,旅游帶動,外力牽動』的路子,積極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勵精圖治,開拓創新,促進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數描新農村】

  到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44.2億元,財政收入達到6億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551元,年均增長7%。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6600元,年均增長10%。

  【特色規劃】

  縣域經濟發展『四圍繞』———圍繞產業龍頭建基地、圍繞農民就業搞勞務、圍繞市場生產『綠優特』、圍繞產業搞對接。

  發揮優勢建設和諧富庶新依蘭黨代表、依蘭縣委書記張萬平

  依蘭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代會精神,實施工業立縣、農業強縣、招商活縣、科教興縣戰略,把依蘭建設成為全省重要的煤化工基地、新興能源基地、綠色食品基地、生態旅游基地和歷史文化名城。

  要發揮依蘭煤炭資源優勢,抓住中煤集團重組哈煤公司、氣化廠的機遇,全力推進60萬噸矸石煉油、180萬噸甲醇、300萬噸豎井等項目,把依蘭打造成為全省重要的煤化工基地。

  加快達連河30萬千瓦電廠建設步伐,積極推進松花江航電樞紐工程、長江屯水電站、巴蘭河二號橋電站建設,把依蘭建設成為全省重要的新興能源基地。

  依托優質原料基地,壯大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加工業,發展果酒飲料、山林特產品及畜產品加工業。整合稻米加工業,扶強龍頭企業。推進玉米酒精和大豆深加工項目建設,發展果酒飲料、山林特產品及畜產品加工業。

  按照『扶優、扶強、扶壯』的原則,依托綠色、特色種植業,培育和壯大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市場前景好的龍頭企業。

  加快畜禽及特色養殖基地建設,積極扶持養殖專業大戶,大力發展養殖小區,建設生態型畜牧業。

  【數描新農村】

  到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66億元,財政收入達到4.1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610元和6238元,年均增長9.2%和7%。

  【特色規劃】

  『三高』修編《丹清河景區控詳規劃》等旅游規劃。『重點』開發五國城公園等旅游資源。

  開啟新征程打造和諧通河黨代表、通河縣委書記趙洪君

  黨代會報告令人振奮,未來五年,是通河縣實施『十一五』規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我們要繼承和發揚『超越自我,爭創一流』的通河精神,完全有能力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創造出新的更加輝煌的業績。

  未來五年,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工業強縣、農業穩縣、旅游興縣、開放活縣和城鎮化『五大戰略』,繼續推進稻、牧、林、礦、藥『五大產業』。要把發展農產品、山產品、礦產品加工業作為縣域工業的重點,既要擴大加工比重,更要提高加工深度,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要鞏固和壯大木材、漿紙、醫藥、礦產、畜產品、稻米加工等支柱產業,重點扶持粵景漿紙、存明木業、寶通石英、哈中藥六廠等一批龍頭骨乾企業,不斷壯大具有通河特色的優勢產業。要按照小產品、大產業,小商品、大市場,小企業、大群體的要求,對現有工業園區進行完善和提檔昇級。要加大力度完成通河縣工業園區的配套設施建設,同時對清河鎮和濃河鎮兩個省級工業小區進行完善和改造。把通河打造成工業富有特色、農村充滿生機、城市靚麗宜居、對外更加開放、社會文明和諧的松花江畔明珠。

  【數描新農村】

  縣域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1%以上,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4.4%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9%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7%以上。

  【特色規劃】

  經濟發展實現『三突破』———資源轉化實現新突破、壯大產業實現新突破、集群式發展實現新突破。

  搶抓新機遇建設富庶新巴彥黨代表、巴彥縣委書記張麗娜

  黨代會報告鼓舞人心,今後五年,巴彥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強工興農、加快發展、振興巴彥』的工作主題,全力抓好縣域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巴彥和加強黨的建設四大任務,深入實施『工業強縣、農牧富縣、開放活縣、和諧興縣』四大戰略,加快推進工業新型化、農業產業化、城鎮現代化進程,形成『一區龍頭牽動、四鎮齊興並進、五大板塊經濟全面昇級』的發展格局,全面加強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加快實現產糧大縣向農副產品加工大縣、農業大縣向牧業大縣、工業弱縣向工業強縣、經濟弱縣向財政強縣四個跨越,努力建設富庶文明和諧的新巴彥。

  為實現今後任務,我們將繼續實施工業強縣發展戰略,優化經濟發展布局,全力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步伐,培育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新農村建設要突出生產發展,全力增加農民收入。改變村容村貌,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倡樹文明鄉風民風。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構建新型農村服務體系。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促進農村和諧穩定。

  【數描新農村】

  今後5年,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2%以上,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4%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3%以上。

  【特色規劃】

  『板塊經濟』全面昇級:重點發展畜產品和糧食精深加工業,發展優質糧食產業,發展畜牧產業,發展勞務產業。

  勵精圖治建設和諧延壽黨代表、延壽縣委書記魯志民

  黨代會提出的新農村建設目標催人奮進,延壽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發揮優勢、加快發展、務實創新、富民強縣』的總體要求,堅持『四個戰略』,堅持工業強縣戰略,全面加快工業化進程。充分用好用活用足國家和省、市的各項優惠政策,借助延壽縣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革命老區縣的特殊政策優勢,科學靈活地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努力營造優良寬松的政策環境。突出抓好主渠道引資和全社會招商;堅持城鄉統籌戰略,以新農村建設為切入點加快城鎮化進程,加快推進特色農業產業化,積極探索農民增收新途徑。

  堅持能人興縣戰略,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努力營造乾部謀事業、能人辦企業、百姓創家業的良好氛圍,實施『五項工程』(延壽精神的創建工程、乾部能力的提昇工程、風清氣正的形象工程、政通人和的穩定工程、長治久安的平安工程),抓好『六大建設』(工業園區建設、新農村建設、基礎財源建設、人居環境建設、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科教文衛昇級建設),堅定不移地貫徹『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加強黨的建設,促進『三個文明』健康協調發展。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團結拼搏、務實創新,努力完成『十一五』發展規劃,推進和諧延壽建設。

  【數描新農村】

  到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34.7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4億元。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0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000元。

  【特色規劃】

  各項產業全面發展:改造傳統產業,建設工業園區,推進特色農業,建設龍型經濟。

  新農村建設將使農民生活得到質的飛躍。

  加快發展建設富裕新木蘭黨代表、木蘭縣委書記吳國祿

  『加快發展速度,提昇發展水平,全面建設小康,構建和諧木蘭』,反映了木蘭人民的迫切願望,體現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也符合黨代會精神。木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發展抓項目、經濟抓稅源、產業抓規模、龍頭抓招商的方針,實施『一個戰略』(興工強縣),突出『兩條主線』(南北合作、接軌哈爾濱),搞好『三大建設』(新農村建設、有機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工業園區建設),發展壯大『四大產業』(地毯、化工、有機米、肥牛),努力實現『三大目標』(農民增收、財力增長、社會穩定)。

  加快發展速度建設富裕文明新木蘭,必須堅持加快發展不停步,積極創新發展思路,竭力破解發展難題,努力營造思發展、盼發展、謀發展的良好氛圍。必須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加快結構調整,提昇產業層次,探索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必須堅持創新發展不松懈,發揚敢闖、敢於探索的精神。必須堅持統籌發展不放松,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社會事業發展;在加快城鎮建設的同時,注重新農村建設;在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同時,注重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的改善。

  【數描新農村】

  未來5年,全縣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2%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遞增12.4%,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遞增9%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7%以上。

  【特色規劃】

  實施農業『50101521』工程,全力實施50萬畝綠色有機水稻、10萬頭育肥牛、15萬畝蔬菜、2萬畝牧草、1億袋食用菌基地建設工程。

  全面加快山水園林化生態建設黨代表、方正縣委書記孫柏仁

  黨代會提出的發展目標指明了方向,未來五年,方正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轉變增長方式,努力優化一產、突破二產、提昇三產,發展特色集群經濟,不斷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打造縣域經濟新優勢。以建設哈東次中心城市為目標,以建設山水園林化生態縣為著力點,加快山水園林城市、小城鎮和生態型新農村建設步伐,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構建城鄉統籌發展新格局,加快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以建設龍江僑鄉為牽動,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方位擴大開放,實現對外開放的新突破。

  到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要突破30億元,財政收入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突破1億元,工業產值的比重突破3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億元,城鎮規模和容量進一步擴大率突破35%。實現以城鄉居民收入、消費結構、社會保障為主要內容的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實現以思想道德品質、科學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觀念為主要內容的公民素質顯著提高;實現以公共文化服務、社會文化事業、群眾文化生活為主要內容的文化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實現以社會風氣、公共秩序、生活環境為主要標志的城鄉文明程度顯著提高。

  【數描新農村】

  未來5年,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和15%。

  【特色規劃】

  優化一產、突破二產、提昇三產。實現一區多園,打造『城在綠中、路在樹中、企在園中、湖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園林風貌。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