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4日電 2006年,大慶市農村經濟飛速發展,全市農業實現總產值92.6億元,同比增長6.3%;農村人均收入達3610元,同比增長12.8%。不僅壯了財政的『腰』,也鼓了農民的『包』。
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
一年來,大慶市抓住新農村建設的歷史性機遇,精心組織、合力推進,使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去年,全市累計投入村鎮建設資金18.5億元,相當於2005年的1.53倍。其中,房屋開發面積78.61萬平方米;建設基礎設施項目213項、經營項目62項、公共建築69項,改造土草房2.41萬戶,新建農房5386戶,新建節能住宅1949戶,對55個處於重要路段沿線的村屯進行了綜合整治。同時,全市還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90處,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到了51.6%;硬化通村路936.7公裡,在全省提前4年實現了『村村通』;農村新型醫療參合率達到88%,使農民徹底告別了『看病難』。
農民享受著增收的喜悅
去年,該市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51.56億斤,同比增長8.6%。市級龍頭企業已發展到38家,乳品、肉食、糧油等主導產業初步形成了加工企業群,具備了120萬噸鮮奶、260萬頭生豬、4800萬只家禽和160萬噸糧油的加工能力。據統計,去年,全市農業產業化基地面積380萬畝,帶動基地農戶25萬戶,全口徑農業產業化銷售收入突破了100億元,比上年增長12%以上;龍頭企業借用、墊付給農民的生產資料價值3.5億元以上,全年兌現給農民的原料款達40多億元。
農業向著又好又快發展
近年來,大慶市農業正在朝著質量效益型發展。一是畜牧業佔農業產值的比重明顯增加。該市克服了市場波動及禽流感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主要畜禽產品產量穩步增長。去年畜牧業產值達46.4億元,在農業實現大豐收的情況下,畜牧業佔農業產值的比重達50.1%。二是抗旱保收田面積明顯增加。去年新建成抗旱保收田74.3萬畝,使全市抗旱保收田總面積達到307萬畝,佔全市耕地的36%,受益鄉鎮和行政村分別達到43個、213個。三是大型農機作業面積明顯增加。去年,新組建49個農機合作社後,全市農機合作社總數達到了65個,大型農機具作業控制面積達228萬畝,其中水田區農機化全程作業達到70%。四是農業科技含量明顯增加。去年,全市推廣了10大類、50多項農業先進技術,優良品種普及率在95%以上,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到了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