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5日電 俄羅斯政府日前作出決定,今年4月1日起,全面禁止外國人在俄從事零售業。『禁商令』的實施引起中俄各方密切關注,在俄華商紛紛揮淚甩賣貨品,人心慌亂,如臨大禍。作為我國對俄貿易的前沿城市,俄『禁商令』對哈爾濱市對俄貿易有何影響?是否會影響哈爾濱市打造對俄出口加工基地和對俄經貿合作中心城市地位的進程?近日,記者就此采訪了有著20多年俄羅斯問題研究經驗的哈爾濱市社科院對外經貿研究所所長夏煥新。
並非歧視華商政策
夏煥新認為,俄『禁商令』並非針對華商,也不會影響中俄兩國間的政治、經貿關系,它是俄政府去年以來系列市場整頓政策的延續。夏煥新說,所謂『掃地清市』是俄羅斯為入世所做的准備,旨在規范其國內市場秩序。她解釋,俄羅斯市場秩序比較混亂,特別是俄遠東地區的『包機包稅』、『倒包』旅游等灰色清關方式入境商品造成俄稅收流失,低價劣質商品和不規范貿易方式還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效應,排擠了優質商品,擠佔了市場空間。據她介紹,除華商外,目前在俄從事零售業的還有土耳其人、越南人等,因此『禁商令』並非針對華商的歧視性政策。她提醒華商不必驚慌,可以通過僱傭俄羅斯人經營、變更法人等方式規避風險。
規范貿易獲更大空間
『禁商令』可能使少數『倒包者』的淘金夢受挫,卻為規范貿易留出了更大市場空間;『禁商令』將使黑龍江省口岸城市對俄貿易受到很大衝擊,但對哈爾濱這種中心城市不會產生大的不利影響。夏煥新分析,黑龍江省對俄口岸過貨量呈逐年增加趨勢,近年來很多口岸商品開始從俄遠東地區向俄中西部流動。在低端貿易方式排擠下,規范貿易額度難以大幅攀昇,哈爾濱市對俄貿易額也因此一直落後於黑龍江省口岸城市。她認為,俄『禁商令』將徹底打破這一局面,哈爾濱市大部分企業從事的國際規則下的規范貿易將受到鼓勵。由於俄羅斯市場需要中國商品,目前哈爾濱市對俄出口量大的鋼材、農副產品、燈具、紡織用品等商品,短期內仍是俄市場所需。
新商機來了
『不是狼來了,而是希望來了。』夏煥新認為,『禁商令』帶來的希望有二:一是在俄旺盛的市場需求下,對俄規范貿易量將迅速放大,但由於需繳納關稅等原因,出口產品的利潤空間必然減小,客觀上對我國企業到俄投資興辦生產加工型企業形成吸引力,從而為哈爾濱市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機遇。二是俄『重工業很重、輕工業很輕』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但俄正致力於增加輕工砝碼,產業結構逐步向民生工業轉型,這種轉軌需要哈爾濱市有實力的企業參與,俄輕工企業改造也需要哈爾濱市企業參與。這些都是十年來難得的新商機,必將加速哈爾濱市打造對俄出口加工基地和對俄經貿合作中心城市地位的進程。
夏煥新分析,哈爾濱市對俄貿易自1994年受中俄兩國政策變化影響陷入低谷以來,連續10餘年保持低位徘徊,每年對俄貿易額僅1億多美元。借助俄『禁商令』提供的新商機,哈爾濱市對俄貿易有望得到大幅攀昇。她同時建議,哈爾濱市應抓住機遇,出臺相應扶持政策幫助企業『走出去』。
新聞背景俄政府『禁商令』
俄羅斯政府年前通過決定,從2007年1月1日起,外國務工者將被禁止在俄羅斯從事酒類和藥品貿易;今年第一季度,在俄市場和商亭從事小額零售貿易的務工者中,外國人所佔的比例不應超過40%;從4月1日起到年底,外國人在俄零售業總人數所佔比例降為0,也就是全面禁止外國人從事零售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