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華廷
東北網1月26日電 《黑龍江日報》2006年12月16日在頭版頭題的位置發表了題為《興十四:新農村建設的范例》一文。甘南縣興十四村成為全國新農村建設的典型,而村支書付華廷更成為新聞人物,也成為了農民們崇拜的『偶像』。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新聞媒體也相繼推出甘南縣興十四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典型事跡報道及評論。
1月25日,來哈爾濱參加人代會的省人大代表付華廷,再次接受了《黑龍江日報》記者專訪。
『你們的村子很美,村民都很喜歡吧。』面對記者的提問,付華廷說:『那是呀,幢幢別墅,老有所保,幼有所養,3.5萬平方米的文化休閑廣場,上哪兒去找這樣的地方。』付華廷說:『自從作為典型被宣傳後,很多人來學習經驗。現在想當我們的村民可不易呀,但是來打工可沒問題,絕不會拖欠工資,現在這裡有不少外來務工人員吶。』說這番話時,付華廷臉上充滿了自豪感。
付華廷不願意介紹自己已取得的成績,他認為這些都已屬於過去,現在著眼的是要辦些大事。現在興十四村村民從居住條件、綠化面積、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都超過了城裡人。但是付華廷還覺得不夠勁兒,『社保體系不如城市的,也沒有達到公務員的水平。我們力爭在未來3年,使社保體系全部達到公務員的標准。』
當記者問他有啥新打算時,付華廷說,這次政府工作報告都寫的清清楚楚,工作目標明確,指標清晰。『咱也不用過多表態了,打算乾的事太多了。』付華廷掰著手指頭說,『興十四村要進入國際市場,進入資本市場,進入流通領域,開展國際貿易,加快建設中國富華國際生態產業園,富華集團年加工玉米能力要由30萬噸提高到180萬噸,爭全國第一,興十四村總收入超過50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2萬元,進一步健全醫療、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等等,這些目標要實現,得乾多少事呀。』
付華廷說,這次參加人代會,老伴兒在北京手術都沒人照顧,開完會後就得馬上回村子。『家人都習慣了,也都非常理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