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  >  2007黑龍江兩會  >  兩會現場
搜 索
破解『農』字難題——訪省人大代表胡世英
2007-01-26 20:28:33 來源:東北網  作者:黃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省人大代表胡世英

  東北網1月26日電     題:破解『農』字難題建設『兩城四地』——訪省人大代表胡世英。

  記者 黃健

  正逐步突破『農字號』的重圍,走出老農業地區經濟發展的諸多困擾的新綏化,今後的發展之路如何走?就此,記者采訪了省人大代表胡世英。

  學習好、領會好和貫徹落實好《政府工作報告》的精神實質

  記者:請談一下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感受?

  胡世英:《政府工作報告》通報了我省在『十一五』開局之年的良好形勢,並稱現在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快的時期,令大家深受鼓舞,更加堅定各地加快發展、全面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作為重中之重,放到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加以突出強調,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堅持解決『三農』問題的態度和決心,作為農業大市的代表,我感到特別興奮,綏化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已經步入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我們一定要學習好、領會好和貫徹落實好《政府工作報告》的精神實質,堅定信心,鼓足乾勁,力爭在未來幾年內使綏化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昇至全省中上游位置。

  工業化是傳統農業地區實現轉型的根本所在

  記者:綏化的優勢資源是農業,但近年來隨著『三農』問題的日益突出,綏化的農業優勢逐步演變為困擾發展的劣勢。您認為綏化這樣的農業地區應該走怎樣的發展道路?

  胡世英:綏化是農業大市、產糧大市,曾為國家糧食生產做出巨大貢獻。由於受歷史形成的低層次產業分工影響,經濟發展相對滯後。

  我們提出了綏化的目標定位,就是建設『兩城四地』,實現『兩個翻番』。『兩城四地』就是建設哈爾濱都市經濟圈副中心城市和黑龍江省中部重要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全國聞名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優質農牧良種繁育、生產、推廣基地,濱北最大商貿物流集散基地和連接國內外農民工培訓輸出基地。『兩個翻番』就是到2010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2004年基礎上翻一番。這也是綏化市在『十一五』期間的主攻方向。

  面臨的制約因素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記者:綏化把農業資源優勢變成了產業優勢,可以說『跳』了一個高,但今後要『跳』得更高還存在哪些制約因素?

  胡世英:綏化作為欠發達地區,歷史積累問題多,現實發展難題多,受到要素不齊不強的因素制約更多。

  主要的問題是:結構性矛盾突出,三次產業中農業比重過大;工業規模偏小,運行質量還不高,支橕性財源和接續性財源做大做強還需要一個較長過程;經濟發展的外向度還不夠高;來自於資金,技術、人纔等制約的瓶頸還沒有打破;經濟發展環境還需要進一步優化;思想解放的程度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同時,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還比較明顯,中心城市帶動能力弱,市縣發展不平衡,全市既有強縣,還有一些弱縣;城鄉貧困面較大,社會保障水平低。這些都是下一步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著力解決的問題。

  『十一五』期間叫響『綏化食品』

  記者:現在的綏化有優質的糧食,大型的糧、肉、奶加工企業,有『寒地黑土』品牌,大家感覺這些都是在圍繞『吃』字做文章,綏化在『十一五』規劃中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是什麼?是否要在此基礎上把綏化打造成為我省乃至全國的『食品大市』?

  胡世英:這些正是我們謀劃『十一五』規劃中確定的戰略重點。農牧資源豐富是綏化的最大優勢,這種獨特的資源稟賦決定了綏化在全省乃至全國經濟發展大格局的地位作用。

  『十一五』期間,綏化在著眼建設『兩城四地』,實現『兩個翻番』的同時,致力於建設全省最大、全國聞名的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依托優勢項目的深度開發建設,把食品這個優勢產業做強做大。從農業產業化入手,做大做強做優食品產業,要按照區域布局、規模化種植、標准化生產要求,大力發展加工型糧食和能夠直接進入商品市場的優質專用糧食,發展高水平的畜牧業,全面叫響『寒地黑土』品牌,建設好優勢明顯、競爭力較強的優質安全綠色食品生產基地。

責任編輯:魯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