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  >  2007黑龍江兩會  >  兩會動態
搜 索
大豆產業前景堪懮 代表、委員同聲建言『救』大豆
2007-01-26 23:53:1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6日電 社情民意的熱點,兩會反映最充分。今年兩會剛開,記者就從與會代表、委員中聽到了一個共同的聲音——龍江大豆命運堪懮,拯救大豆產業迫在眉睫!乾了一輩子農業的省人大代表、原省農委副主任、省農業開發辦主任李方旭,在小組討論會上激情呼吁:『拯救大豆產業,不僅要在省裡形成共識,更要把這呼聲帶到即將開幕的全國兩會上去!』

  政協會開幕第一天,九三學社就向大會提交了『保護我省大豆產業健康發展建議』的提案。

  保物種興農業,大豆『丟不得』

  李方旭說,用『四面楚歌,危在旦夕』來形容我省大豆的產業形勢,一點也不為過。目前的關鍵是,無論從經濟振興還是社會進步的角度講,大豆產業都『丟不得』。因為它關系著龍江上百萬戶農民的收益和生計,關系到以大豆為原料的飼料業、養殖業、油脂加工業、醫藥業、化工業等眾多行業的發展。由於地處高寒,我省黑河、綏化北部及建三江部分地區,約有3000多萬畝的耕地只能以種豆為主,這裡的農民要賴『豆』生存。如果放棄大豆,這麼大的面積,很難找到有市場和效益都理想的替代品種;另外,放棄大豆,給下游產業帶來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對此,已有專家分析,目前國產大豆遭受的市場打壓,不排除『洋大豆』心存排除異己壟斷市場的用意,如果現在不保護,一旦地產大豆沒了,後果不堪設想。

  據了解,目前我國仍在開工的規模油脂加工企業約97家,其中外資獨資或參股企業64家,有效產能的85%被外資掌控。這構成了國產大豆雖具非轉基因的品種優勢,卻難敵進口大豆挑戰的一個人為因素。省九三學社副主委、省農墾總局科技局局長王亞軍說,析形勢、看對手,保護國產大豆已經勢在必行。

  補豆農提質量, 自身先要強

  委員、代表為保護大豆開出的第一個方就是政策補貼。王亞軍建議,充分利用WTO賦予成員國的權利,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對農業的補貼政策,對大豆產業采取直接補貼和間接補貼。如針對我省大豆產區60%的耕地為中低產田的現實,增加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提高生產能力;對豆農直接補貼,調動其種植積極性,穩定種植面積;充分利用WTO框架內的綠箱政策,進一步提高對大豆產業科研、人員培訓、技術推廣的資金扶持力度。

  『這很關鍵,因為我們急待加快擴大種植規模、推廣優良品種,改變混種混收現狀。』王亞軍說,我省大豆難抵洋大豆衝擊,價高是一個因素,品種混雜、商品品質差及出油率不穩定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我省大豆多由農戶分散種植,品種多且雜,質量也良莠不齊,加之混種混收,好豆、孬豆在收購銷售時都混雜在一起,嚴重削弱了市場競爭力。

  改變這種狀況,農民的配合非常關鍵。為此,王亞軍建議,把對農民的直接補貼與良種推廣結合起來。從目前各品種種植收益情況看,補貼標准以每畝50元為宜。『這樣一方面可使大豆的畝純收益與玉米大致持平;另一方面,也保證了補貼水平完全在WTO框架協議規定的8.5%的補貼水平以內。但這筆資金巨大,僅我省按現有面積算就需要幾十億元,沒有國家的支持,很難實行。』

  把入口拓出口, 政府快『出手』

  拯救大豆產業,委員、代表還就加工業和市場流通給出了一系列建議。『現階段,我國應考慮對大豆進行保護價收購,即保了農民利益又能增加對大豆市場價格的話語權,影響國際期貨價格走勢;同時,通過調整稅收政策、補貼企業原料收購等措施切實扶強扶壯加工龍頭。』他們觀點鮮明。

  『保護大豆,光從自身入手還不夠,還要眼盯國外。』李方旭建言。他說,鑒於我省非轉基因大豆的珍貴性,建議國家在我省設立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從保護物種的角度禁止轉基因大豆進入我省;利用世貿規則,加強質檢和檢疫,提高市場准入門檻,必要時適當提高關稅,控制進口大豆在國內的搶佔速度。同時,還應進一步拓寬大豆出口市場。

  李方旭說,非轉基因大豆在國際市場的價格明顯高於轉基因大豆15%~20%,我省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努力拓寬國外市場,擴大大豆出口份額,以新的空間減輕進口大豆的壓力。

責任編輯: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