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  >  2007黑龍江兩會  >  你說我說
搜 索
民盟省委:關於加強對畜牧養殖廢棄物污染治理的建議
2007-01-27 17:12:49 來源:東北網  作者:單志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祁佩時

  東北網1月27日電(記者單志華)政協黑龍江省九屆五次會議27日上午在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召開全體會議,圍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部分政協委員進行了大會發言。

  祁佩時委員代表民盟黑龍江省委員會做了大會發言。題為《關於加強對畜牧養殖廢棄污染治理的建議》。發言全文如下:

  主席、各位副主席、秘書長、各位委員:

  隨著我省畜禽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排泄物的不斷增加,給農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越來越大的污染,許多畜牧業發展集中、規模較大的場、區、戶形成人畜混居、糞便滿地,隨處可見。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中,我省要注意農村畜牧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的預防和治理工作,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應成為各級政府工作的當務之急。

  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把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納入新農村建設體系中

  借鑒韓國『新農村建設』和我國江、浙等地區開展『萬村整治千村示范』活動,進行農村環境整治的經驗,提出『十一五』期間我省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基本思路,並納入政府工作規劃。各級政府要在新農村建設中高度關注環境污染問題,重視基本制度、體系建設,根據污染情況和農村現代化發展程度的不同,采取『防治結合、做早做大』的治理戰略,並大力倡導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和污染處理技術的創新。

  二、進一步完善法規和標准體系,強化環境管理監測

  在《畜禽養殖污染防止管理辦法》的基礎上,盡快啟動並制定《畜禽養殖環境保護管理條例》,進一步完善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標准體系,制定飼料中有害物質的控制標准,將畜禽養殖業環境管理納入現行環境管理體系,開展執法檢查,加強畜禽養殖業環境監管和監測能力建設,制定環保目標,引導養殖戶向綠色環保型畜牧業發展。

  三、逐步實行集中養殖,提倡清潔生產,保障食品安全

  對養殖戶按存欄數量進行分類,加快對中小型業主的培訓,同時對大型養殖場進行規范管理。對於像雙城市這樣養殖戶數量多、存欄數量小、以家庭分戶養殖為主的地區,建議實行『托牛所』,逐漸引導農民向集約化模式發展。同時創建有機化肥廠,在終端產物進行有機肥料的加工,是使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徑之一。

  四、農牧結合,發展農村循環經濟

  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倡導應用循環經濟理念,實現現代化農業生產的清潔生產和產業間協調發展。改變人們長期存在的重糧食利用、輕秸稈利用的傳統觀念,對種植業和養殖業進行合理配置,依托大量剩餘的秸稈和未能有效利用的畜禽糞便,結合『沃土工程』,在拉長『秸稈飼料——畜禽糞便——沼氣與渣——肥料還田』產業鏈上下功夫,形成生物制能的循環利用模式:家庭廁所——家庭養殖——莊稼秸稈——沼氣(做飯、照明、取暖等綜合利用)——農用有機肥——農作物生產的循環經濟模式。

  五、發展綠色食品生產,鼓勵有機肥市場的發展

  一是我國綠色食品的生產企業及綠色食品市場體系不規范,假冒綠色食品擾亂了市場秩序。在市場銷售價格上,與常規食品相比難以體現其價值優勢,影響了農民生產綠色食品的積極性,間接影響了有機肥的生產市場。因此,政府應規范有機肥生產市場,並有嚴格的法規和有機肥產品質量的標准進行控制。二是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通過政策傾斜調動治理污染的積極性。如對為削減污染符合總量而關閉的廠點給予政策性補貼,對需要治理的養殖場給予適當資金支持,對畜禽養殖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給予補貼。三是制定鼓勵生產和使用有機肥的優惠政策及限制化肥使用政策。

  六、建立無害化標准示范場,實施畜禽養殖業環境保護示范工程

  利用國際援助項目和世界銀行貸款,選擇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基礎條件的奶牛養殖場,進行標准化養殖小區建設,建立『畜禽場糞便污水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模式示范,以推廣普及畜禽污染防治技術,提高糞便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對已建的畜禽養殖場,要按總量控制的原則,根據其環境功能區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分批整治,限期治理。

責任編輯:李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