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於莎燕 |
東北網1月27日電題:農產品加工業引領現代農業發展——訪人大代表於莎燕
記者黃健
綏化是一個農牧資源大市,糧食總產、畜產品總量均佔全省五分之一以上,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尋找到一條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道路,記者采訪了參加省十屆人大六次會議的人大代表於莎燕。
記者:綏化的優勢資源是農業,但近年來隨著『三農』問題的日益突出,綏化的農業優勢逐步演變為困擾發展的劣勢。您認為綏化這樣的農業地區應該走怎樣的發展道路?
於莎燕:幾年來,為改變經濟發展滯後、農民增收緩慢、財政捉襟見肘等問題,我們緊緊依托農業辦工業,圍繞資源上項目,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取得了巨大成效。目前,全市各級產業化龍頭企業已發展到174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31家,市級56家。通過農牧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牽動,實現了財政增長和農民增收。2006年財政收入實現23.1億元,是2000年的1倍,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910元,是2000年的1.5倍。
綏化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特別是食品工業異軍突起。兩年來,新建續建投資超千萬元以上的農牧產品加工項目300多個,總投資200多億元,其中超億元的項目50多個,以農牧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項目佔70%。2006全市食品工業增加值實現20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1%,實現利稅8億元。玉米產業是全市的『黃金產業』,目前全市種植面積960萬畝,產量達400萬噸,中糧肇東公司、成福集團、青岡龍鳳玉米公司、明水格林公司和昊天等龍頭企業年加工轉化玉米達240餘萬噸,佔全市玉米總產量的60%以上。特別是山東諸城興貿集團1999年在青岡落戶,加工能力由30萬噸增至100萬噸,去年,龍鳳公司又投資2億多元建設年產5萬噸谷氨酸和年產1萬噸總溶劑項目,並建玉米產業研發中心,著手打造玉米產業『航母』,這些項目全部達產後,可拉動青岡縣域經濟增長4.6個百分點;諸城興貿集團還在綏化經濟開發區投資7億元建設昊天科技工業園,進行以玉米淀粉為原料的產業延伸和精深加工,目前已有變性淀粉、高麥牙糊精等項目投產,全部項目建成投產後,產值可達10億元。乳品產業是我市的優勢產業,全市年產鮮奶達到74.9萬噸,肇東伊利、安達紅星集團和貝因美等幾家大企業年加工量在60萬噸以上,加工能力達到80%以上。特別是內蒙古伊利集團去年投資3.8億元在肇東建設30萬噸液體奶項目,項目達產後,可增加產值10億元,實現利稅5000多萬元。
近兩年,在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牽動作用下,通過加大投資和組織標准化生產,提高了『第一車間』的運行質量,建強做優了基地,加快了現代農業建設,促進了農民增收。肇東中糧集團以高出市場2分錢的收購價和農民簽訂了優質玉米訂單,戶均增收達2000多元。慶安縣組織種植了近130萬畝綠色水稻,為加工企業提供了標准的優質加工水稻。特別是『雙潔』米業密切同基地的關系,農民自發組織建立了協會,在協會的組織下,為企業種植了50萬畝優質水稻,戶均增收1500萬元。2006年全市圍繞10大農牧資源建強、做優基地,優質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90%,綠色食品認證面積突破1000萬畝,居全省地級市首位;全市投入2.4億元建設奶源基地,奶牛存欄29.2萬頭,鮮奶產量34.6萬噸,同比分別增長8.5%和7.5%。
龍頭壯,基地優、農民富。綏化正在走依托農業辦工業,圍繞資源上項目,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農業產業化之路,逐步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使『糧袋子』、『奶袋子』成了『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