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7日電 (記者 高長利) 生活中往往會遇到這樣的現象:雖然並未訂制服務,手機話費中卻被莫名其妙的扣掉信息服務費;諸如辦證、中獎『陷阱』、槍支買賣一類的非法廣告堂而皇之的通過手機發送,令你頭疼不已的同時,還無法拒絕接受此類不良信息。短信運營商通過格式條款強制用戶接受其短信及產品、服務信息的問題,引起了人大代表的廣泛關注。
省人大代表王麗琴認為,短信業務經營者為謀取利益,侵害消費者公平交易權的問題屢屢發生、屢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在於通訊網絡運營商對其管理力度不足。在通訊網絡運營商與短信業務經營者達成利益一致的情況下,消費者的『被動』消費問題就無法根本解決。為此,她建議應變信息『默認』式訂制方式,為用戶自願『選定』並主動告知的方式,以杜絕短信消費『陷阱』。
省人大代表朴英愛建議加大對非法短信息經營的管理力度。有關部門一經發現短信息欺詐『陷阱』,除責令短信業務經營者加倍賠償消費者損失以外,還應從重處罰,以示懲戒。同時,還要一並追究通訊網絡運營商的責任,向社會公布。
省人大代表劉玉華則建議從源頭對非法短信加以根治,通訊網絡運營商、短信業務經營者都應制定行業自律條例,向社會承諾。同時,要以各種方式廣泛宣傳,增強消費者在電訊消費上的維權意識,在全社會形成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氛圍,不給欺詐者以可乘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