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30日電 『還有基金嗎?』『我買兩萬份!』連日來,各類基金在哈埠銷售的熱度持續攀昇,排隊搶購基金的場面在各銀行網點隨處可見。為此,很多代售基金的銀行網點除開通專門窗口外,還配備專業理財人員受理基金業務諮詢。針對購買『熱潮』,理財專家表示,投資基金也有風險,市民不可盲目搶購。
目擊市民排隊搶購基金
日前,中行黑龍江省分行開始對外代售某基金。記者在該行營業部看到,9時左右,聞訊前來購買基金的市民已排起多條長龍。市民周女士告訴記者,3個月前,在朋友的推薦下,她用1萬元錢購買了某基金,現已漲了20%多,除去各種手續費,淨賺2000多元。『這當然比儲蓄劃算,不過老實講,到底我買的是什麼類型的基金,風險會有多大,我也說不清楚。』類似情況的投資者不在少數,有的對基金知之甚少,有的甚至是看別人排隊,自己也跟風搶購。據中行省分行相關人員介紹,18日當天,僅該行1個營業部便售出基金2756萬元,而全省中行網點的銷售額更是高達近億元,其中一擲百萬的大買家不在少數。
一銀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隨著基金收益的大幅提高,現在很多市民購買基金前甚至不加考慮,買到後纔開始向專業人士諮詢相關知識,了解到投資基金也存在風險。
聚焦投資基金穩賺不賠?
哈商大金融學院姚副院長告訴記者,投資基金就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制度,它通過發行基金證券集中投資者的資金,交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再由基金管理人主要用於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的投資,根據投資比例和經營情況,分配經營成果。通俗地說,就是『大家湊錢買證券,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據建行省分行個人理財中心負責人介紹,基金之所以能增值,與其投資的股票、國債和貨幣市場密切相關。這些市場行情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基金收益。因此,基金並非沒有風險,也絕不是穩賺不賠。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新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管理人也並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更不能保證最低收益。通過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來看,從出現開放式基金的2002年至今,股票型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分別為-5%、18.99%、-11.9%、3.5%和93.89%。在當前急劇擴容的『基民』大軍中,有多少投資者能夠承受住收益率如此巨大的波動?
提醒基金投資先保成本
銀行理財專家表示,基金熱的背後,可以看到很多投資者對基金熱情的盲目性,這也說明了加強投資者基金知識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前,證監會已經下發《通知》到各大基金公司,要求在銷售方面,要進一步規范基金銷售行為,防范基金銷售風險;在投資者教育方面,須正確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在後臺管理方面,須加強基金結算風險控制。
理財專家建議,投資基金產品時,投資者最應關注的應是能否保本的問題,其次纔是投資收益的問題。同時,也要注意投資組合,一方面分散風險;另一方面,可以合理地進行資金管理,實現整體的理財規劃。例如,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較高,收益低但較為穩定,可以作為現金替代品進行管理;股票型基金收益較高但風險也較大,可根據資產管理的周期和風險承受能力進行選擇性投資,以保證組合的較高收益;而配置型基金則兼具靈活配置、股債兼得的特點,風險稍低,收益相對穩定。總之,投資者一定要擦亮雙眼,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理性進行基金投資。
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
目前,我國基金主要有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封閉式基金是指有固定的存續期,存續期間基金的總體規模固定,投資者通過二級市場買賣。該類基金雖長期持有靜態投資價值較高,但流動性差,中短線投資機會往往不佳。開放式基金是指基金發行總額不固定,基金單位總數隨時增減,投資者可按基金的淨值在基金管理人確定的營業場所進行申購或贖回,它解決了封閉式基金的折價問題。該基金主要包括債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指數型基金、成長型基金、價值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