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漲聲難換『掌聲』 黑龍江公辦幼兒園『收費漲價之爭』
2007-01-30 09:22:46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建威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黑龍江頻道1月29日電 隨著民辦幼兒園雨後春筍般地快速成長,曾經火暴的公辦幼兒園仿佛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然而,哈爾濱媒體日前一則關於"全省公辦園漲價"的新聞讓公辦園重新成為市民談論的熱點。生存狀況堪懮的公辦園興奮地抓住了"漲價"這根救命稻草,而大部分市民、特別是低收入家庭又開始為選擇幼兒園而懮心忡忡。

  漲價方案『懷胎』兩年終出臺

  黑龍江省財政廳綜合處的謝鐵軍告訴記者,漲價方案出臺前,各部門進行了多次調研,考慮到市民的承受力,對漲價幅度進行了反復調整。經過兩年的醞釀,2006年年末由黑龍江省物價局、財政廳、教育廳聯合制訂的漲價方案纔終於出臺。

  在黑龍江省物價局和教育廳,記者都見到了這個關於公辦園"漲價"的文件--《黑龍江省幼兒園收費管理暫行規定》。《規定》"適用於各級政府舉辦的或使用國有資產的公辦幼兒園"。

  目前哈爾濱市的公辦園分為示范類、一類、二類、三類幼兒園四個等級。按原收費標准規定,從示范類幼兒園到三類幼兒園每生每月收費標准依次為140元、100元、80元和60元。新的收費標准調整為:示范園每月每生780元,一類園380元,二類園240元,三類園160元。

  目前哈爾濱市各區縣(市)共有各級各類幼兒園3300餘所,其中公辦園佔10%。但因規模大、師資力量強,目前全市40%多的幼兒都集中在公辦園,而哈爾濱市區內的200多所公辦園以示范園和一類園為主。

  『漲價』,公辦園唯一生存出路?

  "漲價的事我們已經爭取了好幾年了,終於要漲了。"黑龍江省商務廳幼兒園園長李潔聽到這個消息後很是興奮。作為一類園,她所在的園可能要在原收費標准基礎上上漲200元左右。

  商務廳幼兒園有28名員工,近200個孩子,除每年700元的建園費外,目前每個孩子每月的收費標准是100元,伙食費每天5元。"現行的收費標准太低,連員工的基本工資都解決不了,我們已經堅持不下去了。"李潔說,"我們園屬於差額撥款單位,財政只負責事業編制退休人員的開支,在職職工自收自支,只能靠降低教師工資來維持幼兒園的正常運轉。"

  與商務廳幼兒園相距不遠的黑龍江省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幼兒園也是一類園,園長劉麗軍說,目前幼兒園根本無力進行設備更新和改造。作為示范園的黑龍江省政府第一幼兒園的情況也不樂觀,園長胡達越說:"我們目前的情況就是入不敷出,一年虧損20萬元算正常,從外表看幼兒園光彩照人,但實際只剩下個空殼。"

  黑龍江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有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將幼兒園逐步推向社會和財政撥款的減少或取消,一些公辦園目前面臨生存危機,再加之目前公辦園執行的收費標准是1996年時制訂的,已遠不能滿足現實發展需求,漲價是大勢所趨。

  漲價之前不聽證,漲聲難換『掌聲』

  依據新標准,公辦園收費將大幅上漲,但漲價方案也有其人性化的一面:"各地可以在指導性收費標准的基礎上實行上下20%的浮動,經濟欠發達地區下浮不限","對家庭困難的幼兒應酌情減免有關費用"等。但是與公辦園幾乎眾口一詞的叫好聲相反,收費"漲聲"仍難以得到市民的"掌聲"認同。

  到幼兒園接孩子的哈爾濱軸承集團公司職工李玉臣說:"再上漲就接受不了了,我一個月工資纔500多塊錢,現在孩子的幼兒費已經佔到我收入的一半了,再漲我一個月工資就沒了。"李玉臣說,企業裡10多年工齡的工人基本上都是這個工資水平,有的雙職工收入加起來還不到1000塊錢,如果再漲就不能送這兒了,只能改送條件差的個體園了。

  一些市民認為,公辦園收費價格上調涉及到眾多市民的利益,為什麼不舉行價格聽證會?

  黑龍江省物價局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處副處長鄭桐林說:幼兒園收費標准上調不在國家規定的價格聽證范圍之內,之前召開了座談會征求了一部分家長、幼兒園和幼兒園主管部門的意見,這個座談會也就相當於聽證會。

  誰來打破非義務教育階段公益事業之尷尬

  不漲價,公辦園難活;漲價,公辦園難進。黑龍江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的有關負責人說,幼兒教育屬於非義務教育階段,但仍屬於公益事業,公辦園目前所得經濟支持不足,難以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

  專家認為,幼兒教育雖不是免費教育,但作為公益事業仍應以政府投入為主,市場為輔,但目前的幼兒教育市場有些畸形,公辦園越來越少,而且普通家庭入園難,幼兒教育資源出現分配不公。教育主管部門應對幼兒教育進行整體設計,制訂相應的實施綱要和發展規劃。

  學前教育專家、哈爾濱師范大學教師楊飛龍認為,公辦園收費價格並非一"提"了之,提價後一系列問題需要理順,否則就會引發新的矛盾。關鍵在於教育質量是否能隨著收費價格的上漲而提昇,同時還要警惕眾多一類園掀起申報示范園的熱潮。政府應考慮如何緩解因收入差距而造成在幼兒教育資源分配上的不平衡,怎樣把門檻降低,讓更多的人都能跨進來。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