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31日電 記者從30日召開的哈爾濱市民政工作會議上獲悉,截至2006年底,哈市低保人員已接近30萬人,低保金支出首次突破2億元。另外,哈市民政部門今年將做好組織出版哈市新版政區圖、建立婚姻登記電子檔案等十項『惠民』工作。近30萬人享受低保
哈市去年提高了城市低保標准和月人均補差額,市區低保標准由200元提高到245元,增幅23%;縣(市)由104元和117元統一提高到145元,平均增幅31.2%。截至2006年底,哈市低保人員已接近30萬人,低保金支出首次突破2億元。其中,哈市城市低保人員20.2萬人,佔非農業人口的4.4%,月人均補差額84元。哈市在城市低保中還推進分類施保,增加了特殊低保對象基本生活費,為低保人員中的學生、孤寡老人、殘疾人等特殊人員加發1105.5萬元。
同時,哈市農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2006年,哈市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的人數為9.45萬,佔農業人口的2%。年人均補差額351元,共發放低保金1650萬元。
放寬城市醫療救助條件
哈市民政部門去年把醫療救助、養老等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去年,哈市民政部門放寬了城市醫療救助條件。大病救助病種由6種增加到9種,救助起付線由2000元下調為1000元。為9.5萬人次發放基本醫療救助金597萬元;大病救助333人,救助金額77萬元。
同時,農村醫療救助病種由6種擴大到12種,起付線由1000元降低為500元,並投入資金834萬元,資助5.2萬人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對2694人進行了大病救助。
哈市民政部門還整合了農村敬老院。在原動力區和平房區進行試點,籌資1500萬元,新建兩所農村敬老福利中心。同時,還開展了養老服務社會化示范活動。確定了17個街道和61個社區為示范單位,新增養老床位904張。
今年做十項『惠民』工作
今年,哈市民政部門將做好十項『惠民』行動。哈市民政部門要把城市低保制度與專項社會救助銜接,將投入社會救助資金6000萬元;城市社區辦公面積達到80平方米以上,城區社區居委會專職成員生活補貼要基本實現正職700元/月、副職650元/月;開展『助功臣、住新房』活動,為400戶重點優撫對象維修住房,200戶重點優撫對象新建住房;健全哈市抗災救災綜合協調機制,出臺市、區(縣)兩級緊急救災應急響應程序,實現報災手段網絡化;各區要有60%以上的街道建立一處規模在30平方米以上的『慈善超市』,大力開展善款募集活動;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新增床位600張,使養老機構床位擁有率達到城區老年人口總數的12?;規范行業協會管理,清理兼職國家公務人員,實現財務管理獨立,完成行業協會重新登記工作,引導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快速發展,實現登記量增長30%;針對區劃調整的實際,做好行政區域界線勘定,組織出版哈市新版政區圖;改善婚姻登記機關條件,全市實現微機出證,建立婚姻登記電子檔案;完善殯葬『一條龍、一站式』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