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年送3.6億個塑料袋,誰為環境埋單?
2007-02-01 15:47:1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日電 題:年送3.6億個塑料袋,誰為環境埋單?——政協委員熱議控制超市免費塑料袋使用減少白色污染

  誰為環境負責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新近發表的《超市節能問題報告》披露,我國超市行業包裝袋年消耗額高達50億元,超市行業使用的塑料袋已成為『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一方面超市在免費無限制發放塑料袋,一方面消費者對免費的塑料袋產生依賴,而由此造成的不容忽視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應該由誰來埋單、誰來負責?這成為正在召開的市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焦點話題。

  1會前調查

  超市每天發放百萬個塑料袋

  市政協委員王述強、鮑功民、趙晶、張靖松、陳慧茹、李景輝等在市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開幕前,走進超市,隨機調查了哈爾濱市部分超市塑料袋發放情況,並就此話題采訪了部分市民。

  調查一:超市塑料袋無限制發放

  委員們先後來到南崗、道裡等區四家大超市,分別在一周的客流高峰期和低谷期及一日的客流高峰期和低谷期進行實地調查。

  委員在現場看到,收銀員無限制發放塑料袋,普遍將顧客購買的商品分門別類用塑料袋裝好,平均每人4-5個。許多顧客在接受委員調查時表示,既然是免費發放,當然是多多益善。

  幾位委員分頭把守各個收銀口,綜合高峰期和低谷期進行估算,這四家超大型超市平均每家一天至少要向顧客發放塑料袋5萬個。目前哈爾濱市有超大型超市16家,合計起來保守估算哈爾濱市僅16家大型超市發放的塑料袋就多達80餘萬個。如果加上大型綜合性商場、商城、購買中心及中、小型超市發放的塑料袋,超市每天至少向社會發放100萬個塑料袋。那麼,一年下來將達到3.6億個之多。

  調查二:有償使用可控制塑料袋數量

  委員在調查中了解到,目前哈爾濱市除『麥德龍』一家超市外,其餘的超市都是免費給購物者提供塑料袋。由於塑料袋有償使用,顧客在『麥德龍』消費平均每人不到1個塑料袋。一市民表示,明碼收費挺好的,他這次拿的塑料袋已經用過多次了。許多顧客接受委員調查時表示,是否免費發放塑料袋不會影響市民到超市購物。

  委員在麥德龍超市看到,商場各個收銀臺都設有關於購物袋的告示:小袋0.3元/個,大袋0.5元/個,麥德龍與您一同關注環保,敬請反復使用此袋。另外,麥德龍在顧客出口處免費向顧客提供大小紙板箱。

  名詞解釋

  白色污染

  是人們對塑料垃圾污染環境的一種形象稱謂。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類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後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由於隨意亂丟亂扔並且難於降解處理,以致造成城市環境嚴重污染的現象。

  2委員聲音

  【建言委員】

  王述強鮑功民陳慧茹

  姜歐 李景輝王冬華

  【特約嘉賓】

  劉家喜道外區政協委員、民革道外第二聯合支部

  張仁偉市民盟盟員

  郭哈利平房區政協常委、民革平房聯合支部

  實行收費可減八成用量

  超市塑料袋白色污染源

  據統計,目前哈爾濱市各類超市、商城、購物中心每天至少向社會免費發放100萬個塑料袋。盡管部分塑料袋使用可降解技術,但仍造成嚴重污染。這成為本屆政協部分委員熱議的焦點話題。

  過量使用污染環境

  委員認為,哈爾濱市超市行業塑料袋的過量使用一方面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另一方面造成了嚴重的『視覺污染』(可降解)和『白色污染』(不可降解),不利於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目前,國內北京、上海、重慶等城市已經采取了對超市塑料包裝袋實行收費的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減少了80%以上的使用量,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羊毛出在羊身上』

  據業內人士透露,一個大型超市每年免費向顧客發放塑料袋的成本費用大約為30萬元,有的甚至更多。那麼,超市是否會自己消化掉這部分成本呢?委員認為,商家經營不會做賠本生意,『羊毛出在羊身上』,由此而增加的經營負擔必將轉化到消費者身上。

  政府應采取限制措施

  委員認為,超市免費發放的塑料袋終究是要有人來埋單的。那麼,誰來埋單呢?目前,國內北京、上海、重慶等城市已經采取了對超市塑料包裝袋實行收費的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建議市政府相關部門制定政策,規定超市塑料袋必須有償使用;或設立專項基金,獎勵實行塑料包裝袋有償使用的超市,用經濟杠杆的力量,控制浪費和污染。

  倡議使用懷舊『布兜』

  昔日給我們帶來諸多方便的塑料袋,沒承想會給環境帶來非常嚴重的損害,不僅作為垃圾污染環境,而且分解後還會產生許多有毒物質污染水源和土壤,直接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盡管部分塑料袋使用了可降解技術,但由於廢舊的塑料袋隨意丟棄,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仍然較為嚴重。倡導老百姓減少使用塑料袋,提倡在平時生活、購物時使用『布兜』,這種布兜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被廣泛使用,既節約化工原料,又美觀耐用,並可反復使用,可為建設節約型社會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推廣環保包裝制品

  委員建議在哈爾濱市大型超市推廣具有地方特色的環保制品替代塑料袋。目前,蘇州等地超市推出環保消費活動,顧客可以花15元錢租用到一個藤編籃筐提著購買的商品回家,避免使用塑料袋。顧客可以在使用藤編籃筐的過程中以舊換新,也可以憑購物小票退回押金。哈爾濱市發展地方特色環保產品更具有獨到的優勢。如哈爾濱市木蘭縣充分依托本地資源優勢發展柳編及草編產品,形成了規模效益。全縣柳(草)編產品已有350多個品種,出口德國、意大利等西歐、東南亞的1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創匯近百萬美元。建議鼓勵全市的大型超市使用地產的柳編、草編籃筐以及亞麻提袋等環保制品,逐步替代塑料袋,實現保護環境的目的。

  回收利用可減少污染

  委員介紹,作為塑料薄膜制品之一的塑料袋其回收利用的方式很多,使用最廣泛的方式是熔融再生利用。但目前廢棄塑料袋的回收利用在廢棄塑料制品中佔的比例甚微,只有部分垃圾壓縮站、垃圾場對廢棄塑料袋進行分揀回收,由外地人員上門收購。因此,應采取有關措施,例如政府補貼等方式,鼓勵回收站回收塑料袋。

  3各方訪談

  能否推廣塑料袋有償使用?

  消費者

  對免費發放有依賴

  許多顧客在接受調查時,對塑料袋取消免費發放這一問題有共識有分歧。絕大多數被調查顧客認為,過多使用塑料袋確實污染環境,人們應該有節制地使用塑料袋。大部分顧客表示不贊同但能夠接受塑料袋有償發放,但收費價格應低於一角錢。

  還有的顧客認為,用布兜類購物攜帶不方便,且不美觀。有顧客表示,如果沒有超市免費發放的塑料袋,家裡的垃圾無法收拾。年長的顧客普遍表示,很難接受超市的塑料袋收費,如果收費,會轉到其他塑料袋不要錢的超市。也有市民提出,如果超市對塑料袋實行收費,將會帶來很多麻煩,因為免費的塑料袋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調查發現,很多市民都有積攢超市塑料袋的習慣。

  麥德龍

  曾因塑料袋收費受到投訴

  錦江麥德龍現購自運有限公司哈爾濱商場行政經理徐彥明介紹說,2004年12月麥德龍哈爾濱店正式營業,剛開始每天都因塑料袋發生10多起投訴,絕大多數顧客不理解,甚至強烈抱怨。過了3個月多,這種情況就明顯見少,現在幾乎沒有了。

  徐彥明向記者解釋,他們的客戶多是大宗購物,工作人員會提供工具將購買的貨物直接拉出超市,提倡散客自帶塑料袋或提籃,盡量少用塑料袋,減少白色污染。

  其他超市

  擔心收費導致顧客分流

  委員采訪了哈爾濱市其他幾家大型超市,幾家均表示,『目前不會對塑料袋收費』。某超市曾減少使用塑料袋,結果引起消費者不滿。某大型超市的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他們想過采取些環保舉措,但考慮到消費者已經習慣使用免費塑料袋,要是他們突然收費而別家不收的話,很可能會影響客流量。

  當委員問及『如何控制塑料袋的用量』時,被訪超市幾乎都寄希望於顧客。

  4他山之石

  國外超市塑料袋均收費

  ●在歐美等國,超市行業對購物袋采取少量收費、促使消費者少用塑料包裝的做法很普遍。在愛爾蘭,每個塑料袋被征收15歐分的稅款,使用量減少90%;在德國,商場、超市備用的塑料袋都要收費,且價格不菲。

  ●為倡導市民自帶購物袋購物,北京市海淀區今年計劃對超市塑料袋收費,每個將加收一分錢。海淀區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可能很多人認為這樣找零很麻煩,但我們希望通過這一分錢增加市民的環保意識。』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於2006年6月至9月開展了『超市行業節能情況調查』,根據對20家營業面積在8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綜合超市進行的調查發現,一家營業面積在8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綜合超市年消耗的包裝袋(包括購物袋、包裝盒等)達30萬元;整個超市行業年銷售在5000萬元的超市,每年消耗的包裝袋達50億個。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