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一盞紅燈照亮松木河——記佳木斯市四豐派出所民警王江
2007-02-04 06:18:12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曉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王江警務室

  東北網2月3日電 題:一盞閃耀紅燈照亮松木河——記佳木斯市公安局四豐派出所民警王江

  記者 孫曉銳

  松木河是佳木斯市東南七十餘裡外的一個小山村,這裡的老百姓中流傳著這樣一段話:『一輛舊車,一身警裝,東奔西跑,保衛一方,這人是誰?他叫王江!』這就是王江辛勤工作的真實寫照。

  現年51歲的王江,1974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86年轉業到樺川縣公安局新城鎮派出所任民警,1994年調到佳木斯市公安局郊區(永紅)分局松木河派出所任民警,2004年,松木河派出所並入四豐派出所,任四豐派出所民警至今。

  13年來,王江紮根在偏遠的山村。他忠於職守、默默奉獻,踏踏實實地維護一方穩定;他心系百姓、與民同懮,村民親切地稱他為『三哥』;他秉公執法、廉潔奉公,成為山村百姓心中的『政府』。

王江推車去轄區巡查

  王三哥騎飛鴿,飛遍松木河各角落

  王江負責的轄區包括7個自然屯,3個大農場,方圓130多平方公裡,共596戶,2302人。不到600戶的人口在市區派出所看來是個小數字,可一旦分布在農村的深山內管理難度就成倍增加了。他管轄的這些村屯距離松木河最近的也有七八裡地,最遠的有幾十裡,而且只通山路。這些年來,為了走遍轄區的每個角落,王江每年都得為那輛陪伴他二十多年的飛鴿牌自行車更換三四次外胎。遇到山梁他就推車步行,碰到小河他就扛車趟水,夏天大雨滂沱時,他摔個跟頭就成了泥猴;冬季漫天飛雪時,他常常灌得一脖子雪花,可他從來沒喊過一句苦,也沒叫過一聲累。

  農村比起城市來,流動人口少,治安治理主要在基礎工作。『三查兩清』活動開展以來,佳木斯市公安局要求全市民警3個月內要走進百姓家,進行入戶核查登記。由於當地農民白天都在地裡乾活,見一次面不容易,他常常是早上3點半帶著露珠走,晚上9點多頂著星星回,平均每天要走40多裡的山路。在核查最遠的村屯時,他就在村裡住了4天。王江用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將自己轄區的實有人口全部登記了一遍,面見了所有人,他的核查登記表比市局統一要求的詳細得多,誰家有人外出打工、去了什麼地方;誰是外來人口,從哪兒來的,都調查得一清二楚。

  2006年6月初的一天晚上,水利三處農場發生了一起盜牛案件。為盡快到達發案地,他決定走一條趟水的近路。到了河邊王江纔發現,連日的降雨使原本很窄的水面變得有20多米寬,要是繞道走的話,得第二天早上纔能到地方!想到這,王江脫了衣服舉在頭上,不顧夜間的山水又涼又急,趟過了冰冷刺骨的河水,及時趕到現場,馬上組織起村裡的治保積極分子連夜分片搜山。第二天一大早,他帶著人在兩道山前的山溝裡找到了被盜的5頭牛。當時幾頭牛的嘴都已經捆上了繩子,馬上就要被宰殺。看到失而復得的5頭牛,望著一夜奔忙、熬紅了眼的王江,丟牛的老大娘感激得眼淚直往下掉,邊哭邊說:『我可得咋謝你呀,這牛可是我們全家的命根子呀!』

王江自制的治安防控圖

  既能排民懮,又能抓逃犯

  王江的工作不僅僅是管管東家的糾紛,幫助西家做點好事。在抓捕窮凶極惡的犯罪分子時,他敢於直面生死,衝鋒在前。

  2006年農歷大年初四的深夜,王江接到團結村村民李某的報案電話:她的前夫張某竄到其家中行凶,殺死了她的父母後逃跑。王江一邊問清歹徒的體貌特征,一邊向派出所報告情況,所長怕因他身體不好,孤身一人前去危險,讓他待命。但王江認為待命會錯過抓捕時機,就讓老伴給村長掛個電話,讓村長去支援,同時,不顧老伴勸阻,拿起手電筒,帽子都沒戴就衝出了屋,順手在院裡拽了根鐵棒子就跑向了村口。不大一會兒工夫,從團結村方向走來了一個人!王江突然點亮了手電筒,一眼認定:眼前這個身上血跡斑斑的中年男子就是犯罪嫌疑人!借著手電筒的光亮,王江猛地上去就是一個飛腳,將歹徒踹倒在地,隨即撲上去准備將其按住。可是,身體強壯、已經殺紅眼的歹徒瘋狂反撲,拼命地與王江廝打起來。此刻王江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決不能讓歹徒逃跑!於是,他將歹徒攔腰死死地抱住。就在這時,村支書聞聲跑了過來,兩人齊心合力,終於將這個犯罪嫌疑人捆了個結結實實,並從其身上搜出一把尖刀和一桶汽油。事後,犯罪嫌疑人張守泉供認,一年前,他和妻子離婚後,妻子回了娘家,於是他對岳父岳母懷恨在心。這次,他在殺人後准備一不做二不休,回到橫頭山鎮放火報復與自己有積怨的人,沒想到自己在松木河就被王江給抓住了。

  2001年7月的一天,王江接到五七村村民於某報案,村西兩名老人在家裡被打昏,捆綁,家中的金銀首飾、兩麻袋木耳等物品被搶。王江不顧外面正下著大雨,和村長帶著兩個治安積極分子趕到事發地。通過走訪調查,發現有兩名犯罪嫌疑人住在一戶房姓村民家。抓捕過程中,王江主動將危險留給自己,他讓兩名治安積極分子堵住後門,自己踹開房門,和村長一起將兩名熟睡的犯罪嫌疑人抓獲。後經核實,這兩名犯罪嫌疑人是七臺河市公安局的通緝犯。半宿一天的工作累壞了王江,七臺河的民警剛把犯罪嫌疑人押走,王江就倒在了家裡,掛起了點滴。

  1998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村裡發生一起蓄意縱火案。當時,王江正在打點滴,聽到村裡著火的消息後,馬上拔掉針頭直奔火場。當他趕到時,火頭已湧上了房頂,在場的群眾眼看著火苗驟然變大,一時不知所措。就在這時,王江拎起一把掃帚,扒著房檐爬上房頂,狠命地把已經燒散的苫房草不斷掃到地上。那天晚上,村裡的房子接連被點燃了三處,王江帶領群眾也就一連救了三場火,每次救火他都是第一個衝上房頂的人。三場火全部熄滅的時候,他已經累得站不起來了,但經過短暫的休息,他又爬起來,分析起火原因,查找縱火線索,當晚就把報復縱火的李某抓獲。李某歸案後,王江又一次累倒在家裡,掛起了點滴。

老伴謝淑琴在家當起了『義務協警員』

  維護治安的『夫妻店』

  1994年,王江被調到松木河派出所工作。這裡四面環山、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一天只通一趟客車。鄉上沒有集市,平時連塊豬肉都買不到。艱苦的生活環境使許多人望而卻步,一些人即使給他提職晉級也不願意到那裡工作。

  當時王江的家住在樺川縣的新城鎮,回一次家要倒兩次長途客車,前後得花十個小時。於是,他就在派出所的辦公室裡搭了一張簡易床,吃住在派出所。夏天這麼對付一下也就算了,到了冬天日子就難熬了。派出所辦公室那單薄的牆和僅有的一組土暖氣,抵擋不住嚴寒,屋角裡滿是霜花,窗臺上掛著冰溜子,晚上打的洗腳水第二天早上就凍成了冰坨。王江每天晚上都要戴上棉帽子、大口罩,然後纔能進被窩。在這樣惡劣的環境裡,王江硬是住了兩個冬天!

  1996年的春天,王江毅然做出決定:把家搬過來,就此紮根松木河。搬家前,妻子謝淑琴向他詢問松木河的環境,王江違心地騙老伴說,松木河那裡山清水秀,滿山的兔子,野雞和袍子。老伴這纔同意賣掉在新城鎮的三間大瓦房,來到松木河。至於兔子,野雞和袍子究竟是什麼滋味,謝淑琴直到現在也沒有品嘗過。

  謝淑琴和王江已經結婚20多年,這20多年中,從未出去旅過游。惟一去過一次北京,還是陪王江去看病。因多年奔波在山區,王江患上了肝硬化和肝囊腫等多種疾病。2006年11月23日,在有關部門的安排下,王江住進了北京佑安醫院。謝淑琴陪同護理了18天。回來後,村民們問謝淑琴北京什麼樣,謝淑琴很難為情地回答說,我也不知道,因為這18天我一直在醫院裡沒下過樓。

  每天,王江在轄區裡奔忙,老伴就在家當起了『義務協警員』,幫助王江接聽所裡的工作部署、受理群眾報警求助、跟著王江去處理大事小情,成了王江的得力助手。如今,王江和謝淑琴住在一間僅有十八平方米、屋裡只有半鋪炕的草蓋房裡。用村民李金發的話來講:『一間草房半鋪炕,橫不夠寬,豎不夠長,睡覺腳揣窗,腦袋搭在炕沿上』。正是這間小草房成為了為當地百姓排懮解難的『村公所』、維護治安的『夫妻店』、調解糾紛的『小法庭』。

王江回訪被調解村民

  帶領村民走上富裕之路

  王江是松木河村裡惟一的公務員,被村民稱為村裡惟一有『綠卡』的人。這位公務員不光管治安,還和村乾部一起,為松木河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了很多求生存謀發展的踏踏實實的大事。

  前年,樺川縣有個養殖戶看中了村裡空閑的廠房和地理環境,打算到村裡投資辦養豬場,但看到這裡窮鄉僻壤,擔心治安環境不好,遲遲不敢把這事敲定。王江聽說了此事,主動找到那個養殖戶介紹村裡的治安情況,還向人家擔保,說自家就住在養殖場的後院,有事可隨時找我,並就安裝物防和技防,對養殖場安全方面的事一包到底。養殖戶這下打消了顧慮,果斷投資開起了養豬場,使村裡閑置多年的空廠房得到了利用,給村裡帶來了8萬元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帶動村民發展養豬業,不少村民因此脫貧致富。現在,這名養殖戶已將投資追加到30萬元。

  去年,有個大連的菜商和松木河村簽定了收購山野菜的合同。由於各種原因,當年山菜的產量不足,合同簽的是60噸,可最後收上來的只有40噸,足足差了20噸。按照合同規定,違約要支付違約金,村民們都一籌莫展。王江求戰友,串村屯,在樺南縣明義鄉、孟家崗鎮、蘇木農場和樺川縣橫頭鎮等地聯系。僅一周時間就為村民湊齊了20噸山菜,保證了菜商按時發貨。因為有了信譽,菜商放心了,又與村民簽定了今年的收菜合同。可新問題又來了,這次是村民采的山菜比合同多出了許多,村民以為菜商不能收了,認為白辛苦了,可是菜商照原價全包了。菜商跟村長說:『這事你們得感謝王江,去年,他著急上火地聯系貨源,一人方便了咱們兩家,實在讓人佩服,就衝他的熱心,今年,你有多少菜我都按價全包了!』

  由於松木河治安狀況好,村民關系和諧,來村裡做生意的人多了,村民們高興地看見了自己的日子越來越好了。原來村裡的土地每晌的租金僅有1000元左右,如今己經漲到了每晌2200多元,相對於別的村屯高出很多,達到松木河村歷史的最高價格。農村的人均年收入由原來的2000元提高到了現在的3000多元。

  松木河村支部書記付雲談起這些事情時,話語間充滿了感謝。

  一盞閃耀紅燈照亮松木河

  王江用他的行動詮釋了一名基層民警純潔的追求和堅定的信念;用他用並不偉岸的身軀,擔負起松木河一方百姓的和諧安寧;他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華章。

  十多年來,王江的家門口每天晚上始終亮著一盞他自費裝的『小紅燈』。門前的紅燈向百姓昭示著這裡是警務點,有了這盞紅燈,夜間求助報案的群眾就能方便地找到他這個警察。松木河的百姓說:『我們看到紅燈,就覺得共產黨和政府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有了主心骨、有了依托、有了平安的保障。』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