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5日電 省森工總局黨委書記高金芳日前在全省森工工作會議上說,全省森工企業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牢固樹立建設新林區、構建和諧森工要靠產業發展;增強林區經濟實力、承擔森林工業基地改造的重任要靠產業發展;實現民富企強、奔小康要靠產業發展;解決森工歷史積累的難題還要靠產業發展的新理念,用新思路、新機制、新舉措,大力推進產業化發展進程。
高金芳說,這幾年森工企業在優化結構、發展產業上作了大量工作,為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基礎。但也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和差距,主要是:結構還不夠合理,產值效益主要依賴於分散經營和原字號、初加工產品,缺少對優勢資源深度開發的精深加工企業。雖說過去上了一些項目,但是真正成為拉動森工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卻很少,沒有形成產業集群,有的甚至成了包袱。這裡既有缺乏全局性、戰略性的宏觀決策和科學規劃的問題,也有體制機制不活、科技創新動力不足的問題。
高金芳說,發展產業化,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依靠龍頭企業和科技進步,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形成『公司+基地+林戶』,貿工林、產加銷一條龍的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加速建設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逐步實現由單一的國有經濟向多元化經濟格局轉變,由林業經濟向林區經濟轉變,由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變,全面提昇森工的整體競爭力。在規劃布局上,要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運用市場手段整合中小企業,加快發展產業集群和工業園區,形成富有活力的產業帶。要引進新體制、新機制和戰略投資者參與森工的產業開發,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格局。以資產為紐帶,利用土地、廠房、設備、原料等優勢資源入股參股,組建股份制公司,進行長期合作經營。制定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在區域發展上,推廣借鑒綏陽局的做法,以項目建設為載體,搞好『局縣共建』,用好用足利潤分成、稅收分成等優惠政策,互利共贏。
高金芳說,一要發展加工產業,深化資源開發。要圍繞木材、山特產品、綠色食品、食用菌、北藥、松樹籽等優勢資源,進行多層次開發,延長產業鏈,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通過招商引資,對現有的直屬林產工業企業進行改組改制,用原料優勢吸引合作伙伴,重點抓好牡丹江木材廠與江蘇淮安博大木業公司的合資合作。各林區要以較大的木材加工企業為牽動,吸引帶動周邊的中小企業加盟,做大產業規模,提高經濟效益。今年木材加工自用率要達到70%。多種經營要以特色求生存,以產業謀發展。在基地發展比較成熟的地區,圍繞一個重點產品建龍頭,進行生產、加工、銷售,實現一條龍經營,逐步實現多種經營從富民向強企過渡。森林旅游重點抓好『一區一帶』和平山、中國雪鄉、鳳凰山等重點景區的規劃建設。對核心景區要堅持自主保護管理和開發,對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建設要以景觀、林地、設施等資源進行招商引資,盡快發展壯大森林旅游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要進一步加強基地建設,發揮資源優勢。基地是龍頭企業得以快速發展的基礎和前提。要堅持『圍繞龍頭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連片開發建基地』的原則,以名、優、特、新產品為重點,抓好基地建設。多種經營基地建設要發揮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像綏陽局的食用菌、清河局的五味子、海林局的平貝、穆棱局的西洋參等基地那樣,集中連片、規范管理。要加快商品原料林基地、速生豐產林基地、經濟林基地(紅松果林)建設,為龍頭企業培育後備資源。
三要進一步打造森工品牌,努力開拓市場。要實施品牌戰略,在注意提高產品質量、搞好產品包裝的前提下,叫響『黑森』品牌,打造培育一批具有森工特色的品牌企業和產品。要培育和發展輻射范圍廣、帶動能力強的木材、林產品、山特產品批發市場。鼓勵發展各類專業協會,培養林區的經紀人,發揮他們在市場開拓、產品購銷中的作用。
全省森工工作會議1日在哈舉行。國家林業局副局長雷加富、副省長劉學良到會並講話。伊春、牡丹江、松花江、合江等林區40個林業局的黨政主要負責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