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6日電 近日,記者來到巴彥縣龍泉鎮福鄉村采訪。村民王樹和指著3間剛裝修好的新房,興奮地告訴記者:『我家3年前是全村有名的貧困戶,在縣裡乾部幫助下,終於住上了新房子。』幾年來,巴彥縣在職的副科級以上乾部共與612戶貧困戶結成了幫扶對子,幫助類似王樹和這樣的70多戶困難家庭建了新房,資助413名困難戶子女上了學,並為411名困難群眾找到了生活出路。
2005年以來,巴彥縣開展了『千名乾部聯系千家貧困戶』活動,全縣600多名副科級以上乾部與612戶貧困戶結對幫扶,努力幫助他們在3年內摘掉貧窮帽子。工作中,乾部們堅持救濟扶貧與開發扶貧相結合,把一家一戶脫貧的點子落在開發上;堅持扶貧與治愚相結合,把扶貧的勁頭用在提高貧困農民的素質上;堅持聯一戶與帶一村的結合,把聯系貧困戶的工作延伸到加強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上;堅持扶貧與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相結合,把落腳點放在建設高素質的農村乾部隊伍上。
在幫扶過程中,乾部們有的出面擔保貸款,有的幫助在自己的親友中借錢,根據貧困戶的不同特點上了許多生產經營項目。有的養牛、養羊、養豬;有的種植草木藥材;有的辦起了飲食店、豆腐房、代銷點;有的建起了塑料大棚;或是利用關系幫助聯系工作。貧困群眾大多數住在信息閉塞,交通不便,離城市較遠的偏僻地區。他們長期處於封閉的貧困狀態,有的安貧守困,不願苦乾;有的則是文化素質低,不掌握科學知識和實用技術,發展生產有困難。針對這種狀況,縣委要求廣大領導乾部在經濟幫扶的同時,必須搞好思想幫扶、文化幫扶和科技幫扶。要在物質幫扶的同時,給他們帶去文化知識、科技信息和城市文明,解決精神貧困問題,讓貧困群眾從閉塞、落後的狀態中解脫出來,以嶄新的姿態創造新的生活。縣工商局長李乃夫幫扶的貧困戶王某,因妻子有病,多年欠債無力償還,眼看生活無望便破罐破摔,沾染了酗酒賭錢的壞習氣,生活更加困難。李乃夫同他『結親』後,多次與他談心,並采取教育和管束相結合的辦法幫他改掉了惡習,還幫助他辦起了小作坊。現在,他每天早起晚歸,2006年家庭純收入達到1.8萬多元。黑山鎮東勝村村民張蘭家境貧窮,沒錢送孩子上大學。與她家結對的一位組織部副部長知道這一情況後,多方籌資近萬元,圓了張蘭孩子的大學夢。趙某下崗在家,生活極其困難,與他結對的兩名乾部知道後,拿出1500元幫助他學習駕駛技術,並借錢給他買了一輛二手車,使他的生活有了著落。
近日,該縣的乾部們正在縣領導的帶領下,把自掏腰包購買的米、面、油、肉、衣物等分送到結對幫扶的『窮親戚』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