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6日電(呂劍釗 記者 高長利)在6日召開的大興安嶺地區『兩會』上,大興安嶺地區明確提出了積極構建生態和諧、發展和諧、政治和諧、公益和諧、文化和諧、人際和諧,努力建設生態興安、發展興安、活力興安、富裕興安、文明興安、平安興安,實現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的奮斗目標。
積極構建和諧林區,主要是實現六大和諧:生態和諧就是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持自然生態良好,實現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發展和諧就是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中的各種關系,經濟總量增加,經濟實力增強,企業效益和地方財政增收;政治和諧就是正確處理好政治領域各種關系,使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公民自身民主權利滿意度達到95%以上;公益和諧就是正確處理好社會領域的各種關系,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居民幸福指數達到90%以上;文化和諧就是正確處理好思想文化領域中的各種關系,公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道德風尚更加良好,具有林區特色的和諧文化初步形成;人際和諧就是正確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做到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居民對人際關系的滿意度達到96%以上。
合力打造品牌興安,主要是加強『六大興安』建設:加強『生態興安』建設,充分發揮大興安嶺天然屏障所具有的生態地位和巨大作用,堅持生態優先原則,深入實施生態建設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自然保護區工程、資源培育工程、資源保護工程。堅決不上破壞資源、污染環境的項目,堅決不以犧牲生態、浪費資源的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發展。去年,大興安嶺地區全面停止了砂金開采,開展了『興安綠劍』、『綠盾行動』等專項活動,有效地加強了生態建設和森林資源的管理,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加強『發展興安』建設,大力發展接續產業,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推進改革開放,促進林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去年,大興安嶺地區旅游接待人數23.6萬人次,收入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6%和60.7%,漠河被評為中國最令人向往的20個地方金牌榮譽單位。煤炭產量達到178.2萬噸,同比增長47.6%。特色養殖、綠色食品、興安北藥銷售收入增長均達到10%以上。招商引資步伐加快,共簽訂招商引資項目81個,實際到位資金10.1億元,同比增長53.7%。加強『活力興安』建設,提昇社會管理水平,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推進社區建設,推動各項公益事業全面進步。全區建設標准化社區41個,接待信訪939人次,民事調解283件,救助困難群眾36801人,發放救助物品49338件。成立大興安嶺特色產業科技研發中心,開發新產品20餘種,引進推廣新技術18項。全區新增教育投入3743萬元,新增醫療衛生投入588萬元,改善了教育教學和醫療衛生條件。加強『富裕興安』建設,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大力發展福利事業,推進小康社會建設進程。去年,全區生產總值增速達到了8.5%,增發工資5835萬元,目前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達到10249元。加強『文明興安』建設,提高林區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倡導和諧健康向上的人際關系,努力建設具有林區特色的和諧文化,廣泛開展群眾性和諧創建活動,培育健康文明道德風尚。深入開展文明單位創建活動,有85個單位被評為省級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先進集體。加強『平安興安』建設,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著重解決群眾法律訴求困難,紮實做好信訪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障社會公共安全,保障林區社會公平正義,全區居民安全感滿意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