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7日電 三年來,七臺河市茄子河區新富街道安民社區共幫助52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就業、再就業,其中靈活就業人員266人;為38名下崗職工辦理了《再就業優惠證》;幫助轄區內25名大齡下崗失業人員走上了公益性崗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率達到97%以上。
李岩原是矸石電廠的一名汽車司機,今年32歲,2002年由於企業改制下崗,原本貧困的家庭更加顯得捉襟見肘。他無法接受這個現實,開始借酒澆愁。社區乾部在走訪調查時了解到他的現狀,幫助他辦理《再就業優惠證》。為了解決買車資金問題,又幫他申領了2萬元的小額貸款,聯系了一輛狀況不錯的二手夏利車,多方協調稅務、工商等部門,減免了每月500元的稅費。現在李岩每月能賺1000餘元,並成了就業帶頭人。
在日常生活中,社區始終把下崗失業人員放在第一位。下崗職工楊麗鳳在華威美食城當服務員,兩個月後,由於各種原因辭職不乾了,老板扣留了她200元錢抵押金。社區了解到這種情況,鼓勵她去向用人單位索要。在社區乾部的幫助下,老板把抵押金還給了她。她母親高興地說,『如果沒有社區乾部,我們也只有自認倒霉,真的太謝謝了』。
趙煥香是糧食系統下崗職工,由於她沒有一技之長,年齡又偏大,就業十分困難。社區為幫她改變現狀,主動為她辦理了《再就業優惠證》,鼓勵她參加免費為下崗職工辦的再就業培訓,掌握一技之長。可是趙煥香卻認為自己歲數大了,學不好。社區乾部為了幫她樹立信心,多次開導,終於使她茅塞頓開,報名參加了美發班,又開起了美發店,且生意興隆。她逢人便說:『再就業並不難,其實路就在腳下。』
就這樣,安民社區用真情化作下崗失業人員就業路上的鋪路石,為他們架起了二次就業實現人生價值的虹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