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病死豬肉做成肉灌制品 黑加工點產品混入市場
2007-02-10 15:48:54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沈麗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0日電 花椒粉、辣椒油、孜然、大料這些調料很多都出自家庭式黑作坊,而粉腸、乾腸等肉灌制品也產自民宅,表面光鮮的松花蛋腸、雞蛋腸都是用各種香精和添加劑制成。9日上午,記者跟隨省、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稽查大隊聯合組成的檢查組對哈市道外區、呼蘭區三個黑食品加工點進行取締。

  調味品產自民宅

  10時許,記者隨同執法人員來到了道外區化工頭道街的一處調味品黑加工點。該加工點位於居民樓的一樓,窗戶和大門全部緊閉,而且拉著窗簾。經過執法人員前後十多分鍾敲門,纔有一名衣衫襤褸的中年婦女出來開門。一進門,便可以聞到滿屋子的調料味,在廚房、陽臺、臥室甚至衛生間到處都堆著加工的包裝箱、塑料袋。一臺簡陋的封口機就擺在臥室的書櫃上。在陽臺上,堆放著還沒有裝袋的辣椒油,而用來榨辣椒油的油桶都堆放在狹窄的衛生間內。

  記者在其生產的成品花椒面、紅油辣子包裝袋上看到,廠址各不相同,紅油辣子的廠址為『山東省泰達調味食品廠』,而花椒面的產地為『黑龍江省泰達調味品加工廠』。

  在該黑加工點的前面還有一個庫房,大料、芝麻、木耳等各種原料都隨便堆放在地上,而用來研磨花椒面的粉碎機被放進了地溝裡。

  據哈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稽查大隊有關負責人介紹,食品加工企業必須具備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加工人員健康證,以及原料、成品的檢驗報告,但該加工點沒有任何手續。這些調味品一般都銷往道外南極批發市場,而哈市很多超市的調味品供貨商都來自南極批發市場,這樣就造成了黑加工點的調味品流入大超市。執法人員當場對該加工點的各種調料的成品、半成品進行了查封。

  病死豬肉加工肉灌制品

  11時許,記者隨同執法人員來到了呼蘭區原野村六隊的一個肉灌制品黑加工點。在不足十平方米的平房裡,記者一進門便看到兩盆灌制好的粉腸放在地上,而在另一側,還放著待加工的一盆肉餡和未煮熟的粉腸。

  據一位加工人員介紹,他們加工的粉腸、乾腸都是銷往呼蘭區中醫醫院對面的香巴佬熟食店的,他們店裡有營業執照,但加工點沒有。在平房的對面有一處狹窄的庫房,裡面堆滿了豬肉、鴨肉、雞爪、雞雛等原料。執法人員檢查發現,這些豬肉顏色發紫,從外觀看就可以分辨出是病死豬肉,而用其加工出來的乾腸顏色更深,如果人吃了這種灌制品,很容易被傳染各種疾病。

  據該加工點一位負責人介紹,那些雞鴨肉是熟食店放在這裡寄存的原料。他們每天只為熟食店加工十公斤左右的粉腸、乾腸。

  隨後,記者來到了銷售這些肉灌制品的香巴佬熟食店,發現在店面牌匾兩側赫然寫著『哈肉聯專賣』字樣,來自黑加工點的肉灌制品搖身一變就成了名牌食品。執法人員對該加工點生產的不合格產品也進行了封存。

  雞蛋腸加了香精添加劑

  12時許,在呼蘭區偉光村佳鳳副食品加工部,記者一進門便看到上百箱的雞蛋腸和松花蛋腸堆在庫房門口,而沿著庫房進去,便有一股刺鼻的味道撲鼻而來。簡陋的加工車間內,地上流淌著污水,用來蒸煮蛋腸的大鍋還冒著刺鼻的熱氣。

  記者隨同執法人員進入加工車間看到,雞蛋腸的原料都是散發著臭氣的黃水,橙黃顏色都是由色素勾兌出來的,雞蛋腸加工現場卻看不到一個雞蛋。車間的一旁還堆放著各種香精和添加劑。

  而這些雞蛋腸和松花蛋腸用簡易的塑料包裝灌裝後,直接扔進大鍋中蒸煮。執法人員告訴記者,這個加工點用來包裝蛋腸的塑料袋都不是可食用的包裝,而塑料包裝經過加熱之後,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食用了這樣的蛋腸對人體的危害很大。

  據哈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呼蘭區稽查大隊負責人介紹,這些雞蛋腸都是用水和色素、香精勾兌的。執法人員在1月下旬曾經要求該加工廠限期整改,而在整改期間,該加工點還在繼續違規生產。雖然該加工點有衛生許可證,但其生產過程完全不符合要求,不僅衛生條件不達標,而且沒有任何銷售記錄。

  在現場,執法人員要求其停產整頓,對該加工點生產的200餘箱產品進行了查封。現場檢測人員對該加工點生產的產品進行了抽樣,待檢測結果出來之後進行下一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