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1日電 我省普通高中學校將從2007年秋季開始全面進行新課程實驗。記者從我省教育部門了解到,日前,《全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方案》已出臺。
設置8個學習領域
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全面發展,更公平地選拔人纔。2004年國家教育部啟動了新一輪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至今,已有10個省實施了『新課改』。我省作為第四批,將於2007年秋季的高一年級開始,正式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
據了解,高中新課程設置了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8個學習領域。8個學習領域共包括語文、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技術等12(或13)個科目。其中技術、藝術是新增設的科目。有條件的學校也可開設兩種或多種外語。
學分制取代傳統考試
方案中規定,普通高中學制為3年。普通高中課程由必修和選修兩部分構成,學分制將取代傳統考試。
其中,學分制分必修學分和選修學分,要求學生每一學年在相應學習領域,都獲得一定的學分,三年中,獲得116個必修學分(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15學分,社區服務2學分,社會實踐6學分),選修學分在28學分以上,總學分達到144分方可畢業。並鼓勵學有餘力或希望多方面發展的學生修習更多的選修課,獲得更多學分。
不設『重點、尖子』班
在課程安排方面,所有高中必須開設必修課。高中一年級主要設置必修課程,逐步增加選修課程。嚴禁高中一年級分文理班。學校應保證高三學年學生有必要的體育、藝術等活動時間。不允許學校開設『重點班』、『尖子班』,充分體現教育公平。
同時,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盡可能滿足學生選課需求。嚴格按照省教育廳課程設置要求開設選修,至少應當提供6學分的課程供學生選擇。並鼓勵學校開設綜合性、創新性、有特色的課程。要建立選課指導制度,幫助學生根據自身實際選課和制定學習計劃,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要根據省教育廳制定的課程實施意見,結合本校實際,制訂《學校課程表》和《學生選課表》,鼓勵學生跨班級選修課程。在達到學習領域和科目最低學分的前提下,允許學生跨科目或跨領域選修其他科目。轉學學生在原校修習獲得的學分,經學校審查核實,可計入轉入學校累計學分。考核未通過的科目要按規定對學生進行補考,補考合格方可獲得學分。補考仍不合格的科目,允許重修或另選修其他模塊。
科學選擇新課改教材
課程改革工作方案中指出,要完善教材管理與選用制度,做好實驗教材選用工作。根據教育部要求和我省實際情況,高中新課程教材選用工作必須在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指導和有關部門監督下,以地市和相關企業為單位,按照科學民主的程序,在同一時間和地點進行,選出與高考評價相一致的同一種類的必修和選修教材。
同時,要切實加強對教材教輔的管理,嚴禁濫編、濫印,堅決禁止不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各種教輔資料進入課堂。
綜合評價與高考掛鉤
新課改對學生評價體系也進行了改革。各學校將為學生建立綜合、動態的成長記錄手冊,綜合評價結果將與高考掛鉤。
高中課改後,各地將采取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建立高中學生發展性評價體系。學校將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綜合運用觀察、交流、測驗、實際操作、作品展示、自評與互評等多種方式,為學生建立綜合、動態的成長記錄手冊,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歷程。把學生的思想道德、健全人格、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個性發展作為評價重點。學業成績與評價結果將與高考掛鉤。
高考不采用全國命題
在課程教學經歷重大變革後,我省相應的高考制度也將變化,全國命題的形式將不復存在。屆時,我省將建立有利於新課程實施、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能夠為高等學校提供更多全面人纔的高考制度。預計,2010年,黑龍江省高考改革方案將出臺。
教師先培訓後上崗
高中新課程改革是對高中學校、廣大教師的一次嚴峻挑戰。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我省教育部門要求,對教師進行高中課程培訓,讓這些教師在經歷『洗腦』、『充電』、『反思』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和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快速發展自身的專業能力。
新課程培訓工作要按照『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同時,把高中課程改革工作納入對教師的考核評價體系中,屆時,高中課改的成效將作為教師職務晉昇、聘任、評優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