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2日電
|
『黑中介』生意火
耍花招害人不淺
肇東市的老張今年56歲,和老伴以種地為生。2005年,老張的老伴得了腦血栓,住了一個多月的院,不但把家裡僅有的存款花光了,還借了外債。僅靠種地償還債務是非常艱難的,2006年2月,老張來到了哈爾濱打工。剛走出火車站,他就被一名中年婦女拉住了。這名婦女問老張是不是要住店,老張回答,他是來找工作的。該婦女聽後馬上說:『我帶你去個地方,保證能找到好工作。』
於是,老張被這名婦女拉扯著來到了位於南崗區民益街上一家沒掛牌子的中介。室內的一名男子給老張推薦了一個保安的工作,月薪800元。老張覺得這個活不累,工資也不低,便答應了。隨後,在這名男子的要求下,老張交了165元中介費。當老張去面試時,用人單位卻說他的年齡太大,不符合要求。隨後,老張回到中介,打算要回中介費,那名男子不但不給,還找來三四個人要打老張。經勞動部門調查,這是一家『黑中介』。在勞動部門的幫助下,老張總算要回了中介費。
記者在哈站出站口看到,很多拿著寫有『介紹工作』字樣牌子的人,一看到有外地模樣的人出站,就會主動上前搭訕,竭力將急於求職的農民工領到附近的中介。在民益街上,一家食雜店門口立著一塊寫有『職業介紹』的牌子,屋內卻沒有懸掛《職業介紹許可證》。一名女子說,每交10元錢就可以提供一個工作地點。記者通過走訪發現,哈站附近至少有20家自稱能夠介紹工作的地方,而據勞動部門介紹,這一區域正規的中介還不到10家。
在道裡區撫順街上,一位在附近賣報紙的攤主告訴記者,天暖和的時候,一些人就直接在撫順街的人行道上擺上張桌子,以現場招聘的形式招攬求職者。求職者在交納了『手續費』後,就會
被介紹到另外一個地方,到了那裡,求職者就『凶多吉少』了。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每年來哈爾濱求職的農民工至少有100餘萬人,而哈市經勞動保障部門批准的職業介紹機構只有60多家,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一些『黑中介』便乘虛而入。
部分中介雖合法
為賺錢把關不嚴
記者了解到,從事職業介紹的中介公司必須具備《營業執照》和《職業介紹許可證》,否則視為『黑中介』取締。同時,中介公司在介紹用工的時候,必須要求用工企業出示負責人的身份證和營業執照原件,並對其進行必要的調查。但一些正規中介把關並不嚴,極易為『黑招工』所利用。
在『億拓偉業』騙工事件中,一些受騙者就是通過合法的中介,被介紹到『黑中介』,最後成了『億拓偉業』的受害者。今年21歲的李某來自沈陽,他是在道裡區撫順街一家勞務中介看到『億拓偉業』招工信息的。這裡的工作人員給了他一個地址,告訴他到南崗區一個地方去面試。到了地方後,李某發現這也是一家中介公司,交錢後他就被介紹到了先鋒路上的『億拓偉業』總部。
在接受勞動部門檢查時, 撫順街的這家中介手續齊全。他們稱,當時只留下了『億拓偉業』負責人的身份證復印件和營業執照的復印件,並沒有對『億拓偉業』的實際情況進行認真核實。
據一家中介公司的經理介紹,經常有一些『黑中介』或者招工單位,隨便注冊一個公司、制作一個假的身份證就來到正規中介招工。中介看了這些企業的『兩證』後,很少對它們進行調查,便幫它們招工。有的中介乾脆一次性收完用工企業一年的錢,至於它們發布什麼樣信息就不管了。
門檻低打擊不力
『黑中介』屢禁不止
據一些相關人士透露,哈市目前至少有200家『黑中介』,數倍於正規中介的數量。雖然全省每年都至少開展一次大規模打擊行動,但『黑中介』還是屢禁不止。
『一桌一椅一電話,每年能賺十幾萬。』據了解,『黑中介』投入成本非常低,通常租一個臨時的地點,配備一張桌子、一部電話就行。『黑中介』采集的招工信息,大部分是從報紙、網上或正規職介那裡抄襲來的,根本不用花錢。
而與投入相比,『黑中介』的利潤驚人。除了逃避應按國家規定繳納的稅費外,『黑中介』的暴利主要靠騙取求職者的錢。當求職者上門要求介紹職業時,他們便先收取一定金額的介紹費,然後假惺惺地幫其找工作。盡管沒有找成工作,每次也要扣除『帶路費』,剩餘的部分還不退,美其名曰『要繼續為求職者介紹工作』,直到求職者預先交納的錢被以『帶路費』的名義扣光為止。還有一些『黑中介』和從事騙工的企業相互勾結,收取中介費後,把求職者介紹到該企業中從事重體力勞動,直到求職者被累跑。
據勞動監察人員介紹,『黑中介』投入小,即使被取締,損失也不大。沒過幾天,換個地方又開業了。而勞動部門對『黑中介』沒有強制的查封權,對於相關責任人,勞動部門也沒有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查處無異於是隔靴搔癢。
專家們分析建議
宣傳打擊兩手抓
省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的蔣立冬所長說,農民工經常陷入『中介陷阱』,從根本上說,是勞動力市場不成熟的結果。
針對這些情況,政府部門首先應該加大對正規中介的投入,加快建立一批規范化、標准化的中介機構,提高職業介紹中介機構的能力,讓『黑中介』失去市場。
同時,規范勞務市場不應只是一個部門的事情,公安、工商、勞動部門應該聯合起來,建立起打擊『黑中介』的長效機制,正規中介違規,要堅決查處;對於『黑中介』,要及時查封、予以嚴懲。
蔣立冬說,『黑中介』具有隱蔽性,只靠這幾個部門還不能完全掌握情況。所以,應該依靠社區的力量,在社區設置監察員,時刻掌握所在區域的『黑中介』情況,然後迅速對其進行打擊。
省社科院的許淑萍研究員說,很多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初到城市,對於中介不了解,導致被騙。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宣傳,在火車站等農民工聚集的地方,設立宣傳板,發放宣傳單,引導農民工走正規的中介途徑,避免上當受騙。各地方政府對想要進城打工的農民工組織定期培訓,讓他們在進城前就了解到相關知識,打好『預防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