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2日電 『小年』一過,春節就不遠了。哈爾濱的百姓開始為新春佳節的到來做准備,籌備年貨是每年不可或缺的事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觀念的改變和暖冬的影響,人們購置的年貨也在悄然『變臉』。
從『乾貨』到『鮮貨』。在北方,由於過去在冬季很難吃到新鮮蔬菜,要把茄子、豆角、黃瓜等蔬菜曬成『乾貨』,到冬季重要的日子纔拿出來吃;而如今土豆乾、茄子條、豆角絲等『乾貨』雖也是稀罕物,但為的是『換換口味』,新鮮果蔬隨處可見,這些『鮮貨』已成為年貨中菜品的主力。
從『凍貨』到『水貨』。凍肉、凍魚、凍雞、凍鴨、凍蝦,冬季的北方城市像個天然大冰箱,為過年准備的這些『凍貨』不愁沒處放;今年,暖冬的來臨讓天然冰箱不再『制冷』,『凍貨』凍不起來了,沒有了存放地,買活魚、活蝦、活蟹等『水貨』便成為市民的選擇。
從買『便宜貨』到『重健康』。過去置辦年貨,價格便宜的東西往往是首選,人們盡可能用最少的錢買最多的東西;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人們購置年貨已越來越注重健康,肉要買無公害的,果菜要買『綠色』的,連豆油也要買『非轉基因』的。隨著這種健康觀念的增強,人們春節期間的飲食習慣已從『添肥膘』轉為『去油膩』。
『年貨』變臉了,『年味』也變了,有人說是變淡了,有人說『每天都是好日子,也就顯不出哪天是好日子了』。
責任編輯:魯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