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國彬和他的兒子明明在一起。
東北網2月15日電 從依安到哈爾濱,從力工到工程師,從農民工到新市民,尚國彬自強不息。在城市裡,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體驗了城市的包容,更為城市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的纔智和青春。
從依安到哈爾濱
再過幾天就是春節了。聽說尚國彬又要在哈爾濱過年,這讓記者很好奇:一個農民工為什麼數次在城市過年呢?記者決定一探究竟。
12日上午,在他位於康安小區自己買的樓房裡,記者見到了朴實的尚國彬。他告訴記者,從1998年算起,這將是他在城市過的第5個春節。過年為什麼不回家?原來他已經娶了城裡媳婦,一家三口有時就在哈爾濱和岳父母一起過年。農民工尚國彬已和哈爾濱水乳交融。
聊著聊著,尚國彬和城市之間的故事逐漸清晰起來。1971年出生的尚國彬,初中畢業後,就想出來闖一闖。1991年,他從依安縣來到哈爾濱,開始了打工生涯。一開始,他只是當力工。想起前些年的事情,他說最難忘的就是頻繁地搬家。剛結婚那陣兒,夫妻倆只能租房子。半年後由於動遷,又開始找房子。『這幾年,一共搬了5次家,平房、樓房不停地換,最短的一次租了28天。』他很感慨。
經過這些年的奮斗,他已經逐漸安頓下來。談情說愛,娶妻生子,買房置業。他的妻子郭慧茹是城裡人,可他們相親相愛。2002年,尚國彬用4萬多元買了現在的一屋一廚。
采訪中,他8歲的兒子明明一會趴到爸爸懷裡,一會在小屋中跑來跑去,是個十足的『小淘氣』。尚國彬一面和記者談話,一面用喜愛的眼光看看寶貝兒子。他的妻子郭慧茹則安靜地坐在旁邊。小屋中蕩漾著溫馨的氣氛。
從力工到工程師
當力工是很苦的。尚國彬意識到,『不能光憑出力乾活兒』,就琢磨著要學些技術。1994年,恰逢道裡區建築工程學校招生,他就報考了工民建專業並順利入學。在兩年的學習中,他周圍的同學給予了他大量的幫助。
尚國彬學以致用。他一邊學習中專的課程,一邊利用假期到工地勞動。當時,紅旗小區的幾棟樓正進行裝修和主體工程建設,他都有幸參與其中,這樣既能實踐,又有些收入。
畢業後,他當上了實習技術員,很快他又被公司聘為技術員,並有了上崗證。可獨立工作時,他仍會遇到難題,他就謙虛地向質檢員、放線員請教。勤奮好學的他並未停下腳步。2006年末,他通過了成人大專考試,現在正在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建築施工技術專業冬季班學習。
從農民工到新市民
想當年,尚國彬是個農村來的打工者;而今,他不僅融入了城市的經濟生活,還融入了城市的政治生活。前不久,他還當選為哈爾濱市政協委員,成為少有的農民工委員。他正在轉變為一個真正的新市民。在這個過程中,他有了更多的幸福和感悟。
他說,自己的努力加上社會的關心,讓他在2006年好事連連:3月報考二級建造師,一次就三科全過;7月考的建築工程師,一次通過;年末報考大專,現在都上課了;接著就是被推薦為農民工勞模、當選市政協委員。在這個過程中,工會組織和自己所在的公司對自己支持很大。
『踏踏實實做人,老老實實做事。』這是尚國彬的原則。由於自己業務突出,曾有朋友數次建議他跳槽。但他放棄收入翻番的機會,依舊固守年薪3萬的崗位。他說,自己所在的公司曾經對他幫助很大,『我一直在這個公司,自己能有今天和公司是分不開的。有了這份感情,我不想離開。』他是個感恩和戀舊的人。
現在,建築、服務等行業,都有很多農民工,尚國彬也對自己的兄弟姐妹寄予希望。『不管在哪個行業,只要自己有個目標,就要去努力奮斗。要多學習專業知識。掙錢了,生活會暫時好一些;如果繼續學習,生活會變得更好。自己努力了,生活就會有改變。』他說。
現在,尚國彬的戶口還在老家,社會保障基本沒有。但他向記者透露,由於自己的努力,他已經獲評哈爾濱市農民工勞模。工會組織將兌現諾言,協調相關部門為他辦理城市戶口。屆時,他的生活會發生更大的變化,他將以更快的速度融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