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省打造新型合作醫療體制讓農民看病不再難
2007-02-16 13:59:0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米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6日電 黑龍江省自2003年初開始打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制,當年在林口縣、寶清縣、林甸縣、海倫市和呼蘭區5個縣(市)進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2005年以來,黑龍江省又陸續新增阿城市、尚志市、克山縣、海林市、密山市、集賢縣等28個縣(市)為試點。目前,33個試點縣已有511.77萬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農村人口611.36萬人,參合率達83.71%。農民個人繳費5843.39萬元,籌資總額達24175.33萬元。截至到2006年9月,共為農民支出補償資金8545.71萬元,補償人數達161.7萬人。此外,大興安嶺、大慶、綏芬河、雞西全部自己投入資金推行了合作醫療制度。

  全省有望今年全覆蓋。

  去年年底,在韓國打工的林口縣建堂鄉永進村村民金成吉由於患腦出血共花費醫藥費二萬餘元,回國後抱著試一試的心理來到了合作醫療辦公室,由於跨國報銷沒有先例,經請示省衛生廳,對照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金成吉直接到鄉鎮衛生院報銷了6639.35元。拿到報銷藥費的那一瞬間,他的眼眶潮濕了,激動地說:『真沒想到變化這麼大,農民有病也敢去醫院了。』

  突破重點難點

  針對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合作醫療體制改革之初,從解決具體問題入手,2003年,林甸縣率先對10類48種農民常見病、多發病,取消起付線,並實行按病種定額報銷,由於單病種補償參合農民看得懂、方便,深受參合農民的歡迎。為推行單病種付費補償模式,省衛生廳組織專家、合管辦主任,共同探討單病種補償的經驗,開始將單病種和按比例報銷兩種補償模式結合起來,在全省推行了『手術疾病單病種、其他疾病按比例』的補償模式,改變了單一按比例報銷的補償模式。以闌尾炎為例,實施單病種補償農民次均住院總費用要比按比例補償低200元左右,實際補償卻比按比例補償高1.5%左右。單病種補償讓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過程中,部分定點醫療機構存在著『讓利不受益、誘導增收益』現象。定點醫院打著讓利患者的幌子將入院條件放寬,出院條件從嚴,誘導參合農民進行醫療需求,從而增加醫院的收益。為防范此類現象,黑龍江省又實施了單病種最高限價的管理方式。在各試點縣統一實施各種常見疾病次均住院費用的上限管理,定點醫療機構在診療過程中若超出診療的最高限價部分,則超出部分的費用由定點醫療機構承擔。為科學、系統地做好此項工作,全省首批制定出4類、49種疾病作為單病種最高限價的實施病種,並在6個縣進行了試點工作。

  城醫下鄉為師

  『大醫院的大夫來我們縣城給百姓看病,手術。這樣不但節省了農民去城裡的車費,而且通過他們的現場看病,也讓我們增長了診治技術。我們都非常歡迎名醫到我們這裡來給百姓看病。』拜泉縣的劉大夫如是說。黑龍江省為了全面做好城市醫院支援農村衛生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村醫療診治水平。相繼出臺針對農村醫療水平的辦法和措施。一是把城市醫院衛生支農工作與衛生技術人員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結合起來,嚴格執行了城市醫生在晉昇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職稱之前到農村醫療機構服務分別累計滿半年、一年的服務制度,並形成了長效機制。二是結合『光明行動在龍江』活動和『視覺第一、中國行動』規劃,以黑龍江省復明5號手術車為重點,組織100餘支眼科醫療隊有計劃地深入30餘個縣及農場開展了專項醫療扶貧活動,為6512人進行免費篩查,為1641多名農村白內障患者實施了復明手術。三是從哈醫大一院、省醫院等14家三甲醫院共抽調74名副主任醫師或高年資主治醫師,對14個扶貧縣醫院進行了支援,實現了城市醫院支援農村醫療制度化、網絡化。目前,全省共派出衛生下鄉醫療隊2216支,診療病人32.8萬人次,開展各種手術8236例,舉辦各種培訓班2608次,培訓農村醫務人員4.4萬人次,免費接收3144人次農村醫務人員到支援單位進修,無償捐助醫療儀器設備、藥品價值43萬元,切實提高了基層醫院管理能力和技術服務水平。

  未來幾年投10億

  突破重點難點的同時,著力解決基礎設施建設,近幾年黑龍江省農村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新進展。全省已落實248個鄉鎮衛生院和34個縣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的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目前,161個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全部完成,其它項目正在進行中。同時,完成了5個新農合試點縣和3個艾滋病重點防治縣的31所鄉鎮衛生院的改造任務。經積極爭取,國家發改委到2010年將對黑龍江省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投入4.57億元,加上配套資金4.59億,接近10個億的資金,又將用於加強全省農村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之中。

  加大培訓力度,截止2006年底,全省已培養了20000餘名鄉村醫生,培養900餘名鄉鎮衛生院的傳染病主檢醫師,培訓900餘名鄉鎮衛生院長。在此基礎上,黑龍江省籌劃五年實現醫療衛生方面的『村村大學生計劃』,即:五年內實現平均每1個鄉鎮1名『鄉村醫科大學生』目標;同時,利用現有城市支農衛生網絡,建立農村衛生技術人員的培訓基地,使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工作經常化、制度化、網絡化,培養出農村用得上、留得住的衛生人纔。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