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8日電(記者 孫嵐 呂博) 從1983開始,春晚已經走過了24個年頭。它就像中國人除夕要吃年夜飯、要放爆竹一樣,成了固有的春節『習俗』。也許幾十年過去,人們的欣賞水平提高了,也許如今人們選擇的范圍更廣了,但可以肯定地是現在老百姓的胃口越來越難調了。對於今年的春晚,大家更是眾說紛紜。
市民看春晚
姓名:常樂 職業:經理 年齡:28歲
『這屆春節晚會的舞臺設計很獨特,燈光和背景與時代接軌。相聲小品應該是最出彩的節目,然而多半語言類節目炒冷飯,讓人大跌眼鏡。比如馮鞏和李志強表演的小品《咱村裡的事》,故事本身陳舊,一個有力量的包袱都沒有,拿喝水當噱頭,又拿潘長江的高度開玩笑,都被說爛了,煩不煩啊?再看看潘長江的那個《將愛情進行到底》,無論主題還是故事結構都是在炒冷飯,啥時候了,還在說網戀?這樣的節目都能被選上實在難以理解。』
姓名:戚峰 職業:軍人 年齡:31歲
『今年的春晚我完整地看了一遍,本山的《公雞下蛋》小品所起到的寓意和對文藝界的一些諷刺是其它小品所不及的。什麼是看點,吸引眼球或者說炒作,就是去發掘著這種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或違背自然規律的東西,而公雞下蛋事件更好的迎合了炒作者和看客的所有人的胃口。』
姓名:王女士 職業:公務員 年齡:27歲
『這次春晚場面宏大,突出了熱鬧的景象和百姓的幸福生活,每一個節目無論從哪個角度剪切下來都像一幅畫。舞臺設計有特點,尤其是水池的設計。不足是節目過於緊湊,顯得緊張,這些熱鬧的場景不適合老年人看。』
姓名:秦女士 職業:學生 年齡:27歲
『從頭看到尾,真正讓我耳目一新的2007央視春晚節目幾乎沒有(布景與高科技手段搭配處理較好的是舞蹈《小城雨巷》,技術含量較高的是抖空竹《俏花旦》),唯一個有感觸的節目來自那些打工子弟,他們的訴說實際上是在抽某些人的臉。『都是中國的娃,都是祖國的花』,他們居住要有暫住證,上學要交贊助費、擇校費等等。這纔是他們真正的「心裡話」!』
姓名:羅先生 職業:動畫設計人員 年齡:29歲
『由於職業習慣,我特別注意了舞蹈類節目,感覺舞蹈很好看,有新意。另外我發現了一個與以往春晚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在屏幕右下角有一個「即將播出」的提醒,告訴大家即將接下來要播出的節目,我感覺這是一個很人性化的地方,改變了以往老百姓拿著報紙對照著看春晚的習慣。』
![]() |
春晚舞蹈《小城雨巷》截圖 |
網民看春晚
網民丁力說:『春晚年年辦年年不如一年。這裡面有觀眾水平的提高,對藝術鑒賞力的眼饞,更有編導或者有關領導審查的水平低下。總要出新意卻總出不來新意,總想拔高卻最後往往還不如地方臺做得格外矚目。不過,這裡要說一句公道要為電視主辦方申辯一個公道,這就是各路媒體事前的爆料。電影也好晚會也罷在沒放映沒開始之前總是不能公開,你把細節內情說個大概,你還讓人家看什麼新鮮?人家正版還沒出爐,你那裡盜版滿天橫飛,你還讓人家怎麼公演?』
網民王志中在他的BLOG裡寫道:『2007春節聯歡晚會,在貫徹這一主線方面做得比往年好,還算到位。無論是武術表演《行雲流水》、還是民族歌組合《歡樂和諧·民族情》、以及兒童舞蹈《陽光下的花朵》、甚至覆蓋海陸空的《歡樂和諧·軍旅魂》,民歌聯唱《歡樂和諧·好光景》都緊緊圍繞這一主流思想進行。配合以『和』為線的春聯評選,再次把整個春節聯歡晚會的基調定得很清晰。春晚在體現時代步伐方面也有一些內容,但總體上缺乏創新和創意,感覺很牽強,是一種被動的追逐。相聲《免費電話》的內容很刻意,有點無理取鬧的感覺;小品《將愛情進行到底》想體現網絡在現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故事的內容卻老調重提。』
網民鴻水在他的BLOG裡寫道:『雖然有些節目根本沒有出彩之處,但還是掌聲如雲,如馮鞏的《咱村裡的事》。這是編導們用心良苦的結果。為了防止節目中間出現冷場,在彩排的過程中,編導們就對某些節目的弊端了如指掌,於是安排『托兒』起哄,給假掌聲、假笑聲,繼而達到暖場的效果。靠著虛假掌聲、笑聲大搞虛假繁榮,存在欺詐嫌疑。』
網民汨羅月影zmm在他的BLOG裡寫道:『17日晚,央視春晚隆重上演。然而令筆者意外的是,小品《考驗》主要情節設計嚴重涉嫌抄襲。筆者認為,春晚作品涉嫌抄襲是編導把關不嚴、開放性嚴重不足、群眾對春晚節目參與度依然不夠導致的。高高在上的央視沒有看到省市臺的創新和活力,依然受到傳統思維的束縛。從東方衛視,湖南衛視等電視媒體以及網絡媒體、草根博客等媒體的爭搶春晚盛宴的狀況看,如果春晚再不努力提高品質,加強節目的原創性,春晚實在是危機四伏,困難重重。』
無論褒或貶,毫無疑問,『春晚』在爭論中已經成為了『新年俗』。
![]() |
小品《策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