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5日電 牡丹江銀監分局按照國務院有關農村信用社改革的精神,本著『早安排、早部署、早見效』的原則,堅持監管與服務並舉,積極采取各種有力措施推進轄區農村信用社改革。經過監管部門和農村信用社的共同努力,所轄7家縣級農村信用聯社率先在全省實現了統一法人,使牡丹江市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同時,牡丹江銀監分局及時督促和引導農村信用社,充分利用改革所帶來的各種機遇和有利條件,創新經營思路,開拓業務領域,不斷加大支持『三農』和服務地方經濟的力度,各項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一是明確了產權關系,壯大了資本金規模。通過增資擴股和對舊股金的清理整合,使聯社的股民構成、股金來源、股本結構更加符合股份合作制的要求,產權關系更加明晰。在增資擴股過程中廣泛宣傳向社員講清入股條件、政策、風險以及社員的權利和義務,使社員真正認識到改革後的信用社是入股社員自己的銀行,其職責主要是為入股社員和地方經濟發展服務,極大地提高了社員入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到2006年末全市農村信用社股本金已達17.8億元,各縣(市)聯社資本充足率全部在13%以上。
二是完善了法人治理結構,提高了內部管理效能。統一法人後進一步規范和明確了股東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各自的議事規則,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和職責,強化了決策、執行、監督分工協作、相互制約、促進發展的內部組織體系和保障機制。使經營管理日趨完善,管理手段更加規范,經營決策更加民主,現代金融企業的經營模式在改革後的農村信用社逐步形成。
三是經營資源得到整合,經營規模和效益進一步提高,支持『三農』和地方經濟的力度加大。農村信用社由過去的兩級法人改為一級法人,使原本分散的、弱小的農村金融個體,形成了巨大的整體合力,各種資源得到整合,降低了經營成本,縮短了經營決策鏈條。為農民增收、農業增產、農村增效和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自身的經營效益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2006年全市農村信用社各項貸款較上年純增10.9億元,累計發放貸款69.9億元,較上年多發放13億元,其中累計發放農業貸款27.6億元,較上年多發放5.6億元;全年實現利潤1.58億元。
四是用工管理辦法和績效考核措施更加完善,員工的責任感和事業心不斷增強。伴隨著產權改革的深入,全員施行工效掛鉤、競聘上崗,徹底打破了過去『乾多乾少一個樣、乾好乾壞一個樣』的大鍋飯現象,職責清晰、賞罰分明,有效地調動了乾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到2006年末全市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額達到76.2億元,較上年增加11.4億元;清收不良貸款0.9億元,不良貸款佔比為5.29%,較年初下降2.74個百分點。
(作者單位:牡丹江銀監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