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省打破信貸瓶頸營造金融『綠地』
2007-03-01 10:17:2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播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日電 省委經濟工作會提出,黑龍江省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需要解決五個問題,其中之一就是信貸瓶頸制約明顯,金融環境尚需改善,銀行機構貸款增長慢,存貸差呈加速增大態勢,企業貸款難。突破信貸瓶頸,打造金融生態『綠色濕地』成為促進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信貸遭遇瓶頸信用環境堪懮

  據了解,銀行資金相對寬裕在全國都很普遍,而在黑龍江省資金卻不能很好地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企業有強烈的資金需求,老工業基地項目、中小企業資金匱乏。

  誠信守信是銀行信貸投放的前提條件。但是從黑龍江省信用環境看,一方面表現為社會誠信環境欠佳,惡意逃廢債務嚴重。一些企業和個人從自身利益出發,千方百計地懸空、逃廢銀行債務;另一方面缺乏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在開展諮詢、信用擔保、信用評估、關聯企業風險防范等方面力不從心。企業、個人資信不透明,銀企信息不對稱,借款人主觀還款意願低,客戶違規問題較為嚴重。金融法制環境不完善,銀行債權維護難。由於過去企業能多頭開戶,可以在多家銀行貸款,到期還不上所欠貸款銀行也沒有采取強制措施清收,給企業造成了一種錯覺,認為貸款還不還都無所謂。逃廢銀行債務行為屢見不鮮,嚴重地破壞了銀企的信用關系,給銀行的信貸資金安全造成了威脅。另外,企業在實行破產、股份制改造、承包、租賃等轉制過程中,既不落實銀行債務,也不讓銀行參與,將銀行貸款懸空,無人承債。當企業或個人逃廢金融債務時,執法部門打擊制裁卻不力,起訴難、勝訴執行難的問題依然存在。

  信用環境較差多方面因素使然

  那麼為何黑龍江省金融生態環境差,貸款遭遇瓶頸制約?省銀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認為,一方面多年遺留下來的問題導致信用環境惡化。銀行按照企業信用等級核定貸款授信額度,衡量標准和計算方法一般由各家總行統一規定。由於歷史原因黑龍江省優質客戶佔比不足10%,企業信用低,中小企業發展規模小、管理規范化不夠,有些企業會計核算不規范,使得中小企業信用等級評定偏下居多。大企業發展慢,小企業發展不規范,優質客戶少,貸款質量差;另一方面,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整個誠信建設相對滯後,個別企業惡意逃債。

  據不完全統計,至去年9月末,黑龍江省逃廢銀行債務企業達3300多戶,金額130多億元。在這種情形下,有些銀行的總行已取消黑龍江省一些地級市機構的貸款審批經營權限,就算有再好的項目,也很難得到銀行的貸款支持。

  實際上自誠信龍江建設推進以來,省委、省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曝光失信企業、運用行政手段幫助銀行解決不良貸款問題。但在某些方面對維護銀行債權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強,比如大部分銀行的案子勝訴後執行難。據統計,2006年黑龍江省一國有銀行依法訴訟的案件,執行回收率僅為0.087%。在這種狀態下,經濟發展與金融環境的協調還有很大差距性。

  搭建合作平臺金融生態標本兼治

  對於如何加強金融生態環境,突破信貸瓶頸制約,黑龍江省一國有銀行信貸處負責人認為,首先要建立健全良性金融生態環境體制。由政府牽頭組成強有力的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領導小組,進行組織、宣傳工作。同時基層人民銀行要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努力營造市場機制下高效率的政、銀、企合作平臺,形成有利於金融生態建設的『綠色濕地』。

  其次,構建金融生態信息交流機制,努力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在政府的領導下,建立政、銀、企信息交流平臺和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披露創建金融生態中存在的問題,協調解決銀企問題,促進銀企共同發展。政府還要支持人民銀行加快推進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建設,為強化信用管理提供保障。具體急需建設的:一是完善社會誠信體系,提昇誠信建設技術應用水平。充分利用信貸登記諮詢系統,把企業和個人的誠信信息錄入網絡管理;並有條件地開放信用信息,公開曝光誠信企業和個人的紅名單及失信的黑名單;二是建立中介信息反饋體系。制定合適的高標准的會計、審計信息披露標准,鼓勵扶持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化中介機構的發展,嚴格行業准入和行業管理。

  加大執法力度,依法推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一方面要加強法制宣傳和教育,提高全民的信用意識、守法意識和道德水平。另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健全和完善維護金融債權法律保障體系,加大執法力度,維護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形成銀行、法院、公安、工商、稅務等各部門分工合作,共同維護社會信用的局面。

  建立有效運行的金融生態建設聯席會議制度,運用行政、法律、輿論等多種手段,有效制止企業和個人逃廢銀行債務行為。商業銀行通過與銀行業協會、銀監局、政府、法院溝通,在深入調查、證據確鑿、掌握政策、定性准確的基礎上,開展逃廢債企業的認定工作。對被認定為逃廢債的企業,采取聯合催繳、行政制裁、媒體曝光、信貸控制、結算制裁、法律訴訟等多種手段,加大打擊和維權力度。建議人民銀行要加強存款賬戶開設管理,對拖欠貸款的客戶,要以欠貸款行開立基本賬戶,控制企業在它行開立存款賬戶,制止其逃廢債務。

  黑龍江省銀行業有關人士認為,目前,對打擊逃廢銀行債務、治理金融生態的行動,尚停留在較淺層次上,解決的是誰不守信的『個案』,治標不治本。要研究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不誠信的問題,最終要讓人們形成一種不誠信就不能立足於社會,就不能生存的信用觀念。對於國有企業,如果發現企業法人不誠信、不守信的就罷他的官、免他的職;如果個人不守信的,就會失去工作或經營的途徑,那麼『不敢不守信、不能不守信』的理念就會深入人心。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