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日電 近幾年,哈爾濱市涉及勞動關系不和諧的投訴總體在迅速下降,每年減少約1000件。2006年,哈爾濱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所接投訴達951件,其中92%涉及欠薪,差不多都涉及農民工,尤以建築行業為多。
自2004年開始,中央和地方加大為農民工清欠力度,黑龍江省還出臺了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但為什麼還有欠薪案件發生呢?如何纔能保證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記者近日采訪了相關人士。
簽好勞動合同,讓追討工資有法可依
據介紹,由於哈爾濱市的用工企業自身執行勞動法和承擔責任的意識不強,加之農民工自身維權意識不夠,農民工對自己乾了多少活、掙多少錢不清楚。由於形成勞動關系時不規范,一旦發生糾紛,雙方都拿不出確切證據,很容易發生拖欠。
哈爾濱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王鐵強認為,解決農民工工資被拖欠問題的關鍵在於規范市場秩序。他認為,要教育農民工依法與用工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現在,很多農民工投訴時,沒有勞動憑證、不簽合同的現象太普遍。其原因在於一些農民工害怕簽了合同之後把自己拴住,一旦有了收入更高的機會,自己無法跳槽。同時,一些用人單位由於害怕承擔義務也不願意簽勞動合同。『農民工欠薪是一個市場秩序問題,證明目前的市場秩序還不規范。』
王鐵強認為,這就要求政府部門、工會組織要著眼於一種長效機制建設,通過制度、法規來解決農民工工資被拖欠問題。對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不法行為,特別是一些典型案件,要堅決加大執法力度。
管好結算方式,讓開發企業無機可乘
在建築領域的欠薪案件中,甲方開發單位用房產衝抵工程款是導致拖欠的一個直接的市場原因。
目前,甲方開發單位與乙方建築施工單位之間的結算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甲方用工程款支付乙方;二是甲方用房產衝抵工程款。木蘭縣副縣長丁偉曾在建設部門工作10多年。他認為,當前建築市場的狀況是:建築企業大大多於開發企業,這樣乙方在與甲方的合作中就處於劣勢。甲方由於掌握了主動權,往往以未建成的房產代替乙方本該得到的工程款。乙方即施工單位往往沒有充足的款項,這樣一來,乙方只得想方設法將房產變現,而這需要時間,農民工工資很容易由此被拖欠。他提出建議:政府應該規范甲乙雙方的建築行為,禁止甲方用房產抵衝工程款。
建立農民工專用賬戶的辦法也在考慮之中。近幾年,哈爾濱市建委專門成立工程清欠辦公室,2006年底基本完成國家、省、哈爾濱市下達的任務。建立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甲方開發商在工程開工前,必須繳納工程造價3%的款項。哈爾濱市政協常委、城鄉建設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傅庭起認為,可以嘗試建立農民工專用賬戶。據了解,目前市建委正在考慮借鑒兄弟城市經驗,建立農民工專用賬戶,按工程測算完人工費後,直接打入卡中。
齊抓共管,讓欠薪單位成為『過街鼠』
要想解決農民工欠薪問題,除市場因素亟需解決外,非市場因素也需要關注。首先,政府管理能力明顯偏弱,哈爾濱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共30多人,而哈爾濱市一年開工項目達400多個。現在多為事後處理,事前監督缺失。一旦發生欠薪案後,如果處罰企業而該企業不理,之後走司法程序要半年時間,而很多南方農民工等不起,很多都回家了,結果一拖再拖,有些事就『黃』了,這也助長了違法企業的氣焰。
哈爾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王璞認為,今年勞動保障部門將力爭把欠薪治理由勞動監察部門負責變為各級黨委、政府齊抓共管。『目前意見已形成,將建議市委、市政府對清欠實行屬地管理。全面加強勞動合同制度建設,強化農民工維權意識,也讓企業知道自身必須按合同履行義務。』同時,還將進行企業誠信等級評價,建立用人單位維護農民工權益檔案,定期向社會公布。對優秀企業給予照顧,降低其保障金繳納比例。實行有獎舉報,費用由處罰金中提取。加強與建委的聯系,將不法企業名單提供給建委,制約不法企業招投標。推進勞動保障網絡化管理,由各社區社保員負責工地信息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