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5日電 截至目前,綏化市已發展各類農村股份合作組織3367個,參加合作組織的農戶達30多萬戶。農村股份合作組織成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增收的重要載體。
綏化市委通過引導農民與農民、農民與科技協會、農民與企業進行優化組合,采取組建股份合作公司、專業化合作社和專業協會等形式,提昇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激活各種生產要素在工業化進程中的潛能。今年初,綏化市各縣(市)區將農村股份合作組織發展列為『一把手工程』,縱深推進,使農村股份合作組織發展走向組織化、規范化、整體化、特色化。
綏化各縣(市)區在發展農村股份合作組織中以加快地方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為目的,堅持規模化、標准化、產業化和效益化。政府在土地審批、證照辦理、稅費收繳等方面進行優惠照顧,對加入股份合作組織的農戶實行『兩優先』。今年明水縣從信用社爭取貸款2000萬元,重點扶持肉羊股份合作社發展養殖業。肇東市通過向上爭取農機補貼金,村集體、農民、大戶自籌資金等辦法推進農機作業合作社組織建立,已在高堡村、長富村組建了兩個省級農機作業合作社。蘭西圍繞亞麻、東北民豬等產業興辦了一大批合作組織。
農村股份合作組織通過辦成那些基層組織『統』不了、政府部門『包』不了、單家獨戶『辦』不了的事情,成為聯接農戶、企業、市場、政府的橋梁和紐帶,推動了農村經營體制的創新,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效益。北林區通過種養業生產專業大戶和能人牽頭組建了72個專業協會,吸收會員4880人,年創收3600萬元,戶均增收5000元。慶安縣雙潔米業合作社是雙潔米業公司與久勝鎮387戶農戶聯合組建的,水稻生產形成產業化鏈條,結成了龍頭企業+協會+基地+農戶的共同體,叫響了『雙潔』大米品牌,銷往北京70所高校和哈市10多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