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7日電 馬葫蘆、果皮箱、停車場都將有自己的電子身份證,一旦發生問題,隨時可查出歸哪個單位管護。記者昨天從哈爾濱市規劃局勘測院獲悉,全市城市部件普查工作全面開始,將在6月末完成,屆時所有城市部件都將擁有屬於自己的電子身份證。
據了解,城市管理部件劃分為道路交通、公用設施、市容環境、園林綠化、建構築物等5大類96小類,城市部件調查內容包括部件屬性信息和部件空間位置定位。調查將對哈爾濱市基礎地形數據更新,包括樓房、道路、地名數據進行調查,建立城市部件基礎數據庫。數據庫建成後,城市裡每一個井蓋、路燈、郵筒、果皮箱、停車場、電話亭等都將有自己的坐標,即16位的『數字身份證』,其中檢修井等(點類物)位置可精確到0.5米內、綠化帶等(線類物)位置精確到1米內,工地、橋梁等(面狀物)位置精確到5米至10米內。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可通過數據庫查處管護單位,明確管護責任。
通過城市部件調查摸底建立起數據庫系統後,將對哈爾濱市治安、交通、突發事件的解決及搶險救災提供重要依據。各部門可根據群眾舉報的突發事件,利用計算機對突發事件的時間位置進行快速定位,同時查看事發地的樓房、道路、地下管網、公共設施等信息,為緊急事件的處理提供依據。即城市協管員和市民可通過城管熱線電話,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將城市管理問題的各類信息,適時傳送到監督中心。監督中心的接線員收到信息後受理案件,由分析員確定是否立案,再由指揮中心人員進行任務派遣,各職能部門的處置員再進行任務處理。
據市規劃局勘測院工作人員介紹,作為『數字哈爾濱』的基礎工作之一,開展並完成『城市部件調查』,將對哈爾濱市基礎設施摸清『家底』,對全市基礎設施進行資源整合,實現各單位資源共享。並在專業井位調查的基礎上,建立哈爾濱市地下管線數據庫,實現『數字管網』,避免『拉鎖馬路』等問題,避免資金重復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