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8日電 在日前公布的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中,黑龍江省共18個項目榜上有名,其中高校主導項目達10個,成為我省經濟發展尤其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科技支橕的主體。
高校成為科技服務主力
哈爾濱理工大學研究的新型聚羧鹽洗滌助劑工業化生產技術日前成功轉讓,並投資近億元在大慶開發區建廠,今年年初投產。這是教育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服務的又一個重大項目。
據了解,從2004年省教育廳全面實施教育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服務計劃至今,全省高校已累計完成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服務41個重大項目、22個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項目的評審、立項和資助工作,申請專利698項,其中發明專利570項,極大地提昇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校企共建工程一馬當先
省教育廳科技處處長吳濤向記者介紹,校企共建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是教育為老工業基地服務的一個重點形式,也是我省高校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3年來省教育廳共投入引導資金500多萬元,已在13所高校立項建設25個校企共建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這些中心依托高校的學科人纔隊伍優勢以及成果技術儲備吸引企業投資、共同建設,緊緊圍繞共建企業的發展需要,孵化高新技術成果、研發產品、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關鍵問題、培養培訓企業急需的研發人員等,進一步提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黑龍江大學農業微生物技術工程技術中心與黑龍江成福食品集團、齊齊哈爾市豐源食品有限公司、黑龍江省富裕老窖酒業有限公司、齊齊哈爾大龍生態肥有限公司等近10個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同建設研發中心,按照企業提出研究項目和目標,研發新產品、解決生產技術問題,將成果在企業直接轉化。已完成成果轉化30項,幫助企業進行重大技術改造50項,幫助合作企業成功申報工程立項10項,為企業新增利稅2億多元。同時為合作企業培養應用微生物工程技術人員2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重大項目及科技成果產業化突出
在實施重大項目支持計劃和高新技術成果轉化計劃過程中,省教育廳精選高校高新技術成果同企業合作,進行產業化,已確定41個為老工業基地振興服務的重大項目和22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予以實施。
大慶石油學院研制的DJD型抽油機節電箱項目累計在大慶油田推廣1萬多套,獲得了上億元的效益;佳木斯大學承擔的采煤機鑲鑄截齒成果轉化項目,在雙鴨山、鶴崗、七臺河三市礦業產品招標中中標,簽訂並實現銷售合同100萬元,2006年已完成生產3萬只鑲鑄截齒,實現工業產值200多萬元;東北農大教授應用胚胎移植技術『借腹懷胎』,用『土羊生金羊』的辦法來發展擴大專門化肉用品種的種羊群,使養羊業逐漸走向產業化。目前已成功進行羊胚胎移植手術90多只、牛胚胎移植39頭。
此外,我省還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過去一年來,多次舉辦全省中小企業與高校『產學研」」合作項目洽談會,簽訂25個合作項目及協議,投資額5億多元;加強了企業高級研發人員培訓,針對石油化工、煤炭、制藥和裝備制造等行業需求,全省10餘所高校為企業培訓各類人纔2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