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市民收藏上百張公交車票 珍藏月票上的哈爾濱
2007-03-10 07:20:2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孫紅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王慶堂和他收藏的公交月票
  

  東北網3月9日電  家住哈爾濱市南崗區文政新區的王慶堂,收藏了上百張全國各地的公交車票及紀念票,其中就有30餘張珍貴的哈爾濱公交車月票。

  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王慶堂喜歡上了收藏。在集郵之餘,他看到花花綠綠的公交月票覺得很有意思,就將它們保存了下來。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哈爾濱結束了有軌電車時代,他纔意識到月票的意義,開始去收集公交月票。由此,為哈爾濱上個世紀60年代至上個世紀80年代的有軌和無軌車留下了寶貴的資料。

  

  設計簡單的月票

  這30餘張哈爾濱公交車月票中,有電車和汽車、有軌和無軌、市區和郊區以及普通票和學生票之分。其中除了有軌電車由於出現得較早,沿用著14cm×6cm的長方形豎版月票之外,其餘的月票都是約10cm×6cm大小的橫式紙質月票,上面標明了月票的種類、年份月份及票面價值,有的上面還貼著持有者的照片。其中上個世紀70年代的汽車月票上還貼有各色月票花。

  在王慶堂收藏的哈爾濱公交月票中,最早的一張是1974年1月份發行的。這張比普通煙盒略大些的長方形月票上印著紅色的『哈市汽車專路月票』字樣,左上角的照片區貼著一張黑白照片,照片旁邊貼著一張郵票大小的藍色月票花,上面標注著『1974』、『壹』及『專路?4.00元』字樣,票面的其餘部分印著紅色條紋。

  記者對比了一下,發現上個世紀70年代的哈爾濱市公交月票與北京、太原等其它城市的月票相比,樣式相對簡單,而且顏色單一,大部分月票上都沒有繁復的圖案,頂多是用色塊或條紋裝飾一下。而且每年從1月份至12月份的版式完全相同,只是顏色略有不同。

  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哈爾濱的公交月票在設計制作上開始講究起來,色彩鮮明了,有藝術特色了。如一張1983年1月的有軌和無軌電車通用月票上便以白底印著紅色的防洪紀念塔,圖案非常精致。

  

  月票上的純真年代

  在這些公交月票上,絕大多數都貼著持有者的黑白照片,仔細看去,依稀可以感受到當年的社會風貌和生活氣息。

  在一張1975年的標有『學』字樣的月票上,貼著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女孩照片。這個小女孩留著齊耳短發,頭頂上紮著一個『歪桃』小辮,身上穿著花襖,脖子上紮著圍巾,一臉天真的表情讓人不禁回憶起那個純真年代。在同一月份的另一張月票上是一張小伙子的照片,小伙子留著背頭,身著中山裝,一副少年老成的樣子。

  公交月票照片上較年長一些的女子大都梳著兩條長辮子,男子則是分頭,看起來有點土氣,但這畢竟是一個年代的印記。一一看過這些公交月票上的照片,記者不禁對照相者的技術產生了疑問,這些照片沒有一張是正坐的,都是一些側身照,可能是因為當時比較流行這樣的『藝術照』吧。

  王慶堂拿出一張比較有代表性的公交月票,只見這張比普通名片略寬的紙卡上,以不太標准的字體標著『無軌專線月票』字樣,右上角貼著持有者的黑白照片,票面上印著桔黃色的哈爾濱市防洪紀念塔圖案,中央空白處貼著一張郵票大小的月票花,月票花上還印著細小精致的風景圖案,上面有『壹』字及面值『3.85』的字樣。這張小小的月票上集合了哈爾濱市的標志圖案和月票花等重要元素。

  記者發現,在所有的這些公交月票上,大多數都沒有圖案,但有圖案的月票上幾乎印的都是各種版本的防洪紀念塔,這充分說明了防洪紀念塔在哈爾濱人民心目中的標志性地位。

  

  與城市發展同行

  哈爾濱市公交月票的出現,比最早使用公交月票的上海整整遲了44年。據記載,哈爾濱市公交車月票已有近55年的歷史。1952年哈爾濱有軌電車公司首次發行月票,當時價格為每月2.4元,由此翻開了哈爾濱公交車月票的第一頁。當時的公交車主要是電車,乘客主要是收入比較高的市民。

  記者注意到,從公交月票面值上看,無軌電車的票價比有軌電車貴一些,如1975年無軌62路、63路、64路的月票全額為3.50元,學生票為2.00元,而有軌71路、72路的票價則是2.00元,學生票為1.50元。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3.5元一張的月票價格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人月工資的十分之一,一般人仍是買不起。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月票開始慢慢地進入尋常百姓家,如今的月票價格雖比當年翻了十幾番,但對於市民們來說卻已是很普通的日常用品了,從這一點上也充分體現了哈爾濱這座城市經濟和社會的迅猛發展。

  隨著哈爾濱市公交車IC卡啟用日期的臨近,公交車月票即將淡出冰城市民的視野。近日,記者探詢走訪了曾收藏公交車月票的市民,通過公交車月票的發展歷程,共同見證哈爾濱市的城市變遷。

責任編輯:李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