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0日電 日前,《2007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出臺,考試大綱對控制高考命題、引領考試方向、體現教育功能等方面起到主導作用。
今年高考與去年相比有什麼變化?在三個月的時間裡如何有針對性地復習?8日,記者請哈師大附中高三把關教師進行解讀。
生物:突出實驗能力
解讀名師:高級教師、遺傳學博士孫仲平
考綱變化:
今年高考考試大綱與去年相比,略有調整,變化微小。在『考試范圍』項目,增加三項內容,修訂兩項內容。增加的三項為:非特異性免疫、生物群落的結構、生物圈的穩態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修訂的兩項是:一是由原來的『細胞質遺傳在實踐中的應用不做要求』修訂為『雄性不育在育種中的應用不做要求』;二是由原來的『細胞質流動的觀察』更改為『觀察細胞質的流動』。
在『能力要求』中,調整一項,修訂兩項。將原來『獲取信息的能力』的第2條『能用文字、圖表等多種表達形式,准確地描述生物學方面的內容』調整並修訂為『理解能力』第2條『能用文字、圖表、圖解等形式闡述生物學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將『理解能力』的第1條『能闡述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修改為『能把握所學知識的要點和知識的內在聯系。』
概括起來,除部分不做要求的內容外,其餘的全部為考試內容。不做要求的有:C4途徑、共生固氮的途徑、雄性不育在育種中的應用、水和無機鹽平衡的調節、免疫學的應用、放線菌、?工程簡介。
復習建議:
對考生而言,非常需要了解考綱,加強復習的針對性。考生在閱讀有關解讀考綱的文章時,歷年都過多地關注考綱變化,認為有變化的部分一定與本年高考命題的方向有關,因而在該方向加重復習力度。考綱的變化雖然包含著一些對高考命題方向的調整所帶來的新的能力要求,同時也是對原有不恰當的表述與要求的調整與完善。
考生在看到考綱後還容易走入另一種誤區,認為考綱要求逐年加深、加難。但實際上,每年高考命題難、中、易題有固定的比例(3:5:2),考綱的變化並不意味著考試難度一定要增加。歷年來,考綱的變化是逐步的、微小的,但在總趨勢上向綜合性、應用性傾斜,但並非逐年增加難度。例如2004、2005、2006年全國理綜II的生物試題在難度上都小於2001、2003年。
考生目前既要看到考綱的變化,更要立足整體,看到考綱的整體要求。總體來看,今年考綱在能力方面的要求是多層面的,如『把握所學知識的要點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不僅是在識記水平上的要求,更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對知識本質屬性的歸納與概括,而且要建立知識網絡,實現在整體水平上對知識的再認識。再如,在實驗探究能力方面雖然沒有變化,但從考綱要求來看,對實驗能力的要求卻佔有突出的地位,分別從基礎實驗的操作原理等、驗證性實驗、探究性實驗及綜合能力方面逐步提高要求,因此要注重提高實驗能力。
物理:關注重點和主乾知識
解讀教師:一級教師楊慧
考綱變化:
今年高考大綱物理部分與去年相比,在考試內容、考試要求、考試說明上沒有變化。只在『題型示例』中分別增加了兩個選擇題、填空題和計算題。體現了近幾年高考物理『保持穩定』的命題原則。考試的形式,試卷的結構和所佔分值與去年也基本一致。
復習建議:
在考綱沒有變化的情況下,考生在復習中應把握好方向。
首先要向非重點章節要質量。這些知識大多數屬於《考試大綱》中Ⅰ類要求的知識點,應該說通過復習,比較容易正確解答。但是,任何物理知識都不能靠單純的、散亂的識記就能達到清楚的認識,而是必須注重理解,注重邏輯上的聯系,纔可能成功鑒別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和錯誤的觀點。因此,非重點章節的復習,應依據教材,做到不遺漏,不大意,有些章節應特別注意梳理知識之間的邏輯線索,如幾何光學、物理光學與原子物理這三部分,就存在知識的聯系與交叉,考查試題中涉及的問題往往跨度較大,只有梳理了知識展開的脈絡和邏輯聯系,融會貫通,纔能穩中作答,確保答題成功。
其次把握重點章節的難易。適當放棄偏題、難題、怪題和情境過於復雜的題目。由近幾年高考題可見,這些題目高考中並沒有出現,所以應把主要精力放在能夠真正體現物理思想的題目中,真正把握住題目中所設置的物理過程,練習根據題目敘述拆分過程,由大題變小題,強化自己分析物理題目時思維長度的練習,紮紮實實穩步前進。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以近些年的高考題為練習范例,把握全局分析,強化細節理念,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績。可以在後期復習中,堅持每天三道計算題的訓練:一方面可以把握一下高考中三道計算題的設計梯度,另一方面可以進行重點物理情景和方法的練習,如帶電粒子在場中的運動,用運動和力的觀點解決問題,用能量的觀點解決問題,用系統的思想去解決問題,與此同時,還訓練了書寫與表達的規范性。
還要進行專項訓練實驗。近幾年高考中,所考核實驗基本上是源於課本,又有所創新,也是物理高考中拉開學生檔次的重要手段。考生首先應對課本上的實驗做好復習,掌握實驗原理,強化實驗基本技能,如儀器讀數、數據處理、電學實物連線等等,同時應做一定的專項訓練,尤其是一些設計性實驗的訓練,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後要查缺補漏,不留盲點。應把課本中的重要圖示、演示實驗、閱讀材料、課後小實驗、課本注解通讀一遍,確保不留知識盲點,尤其是演示實驗及圖示。
化學:基礎知識和能力並重
解讀教師:高級教師盧穎
考綱變化:
今年考試大綱中理科綜合部分的修訂繼續堅持分學科的方式,與去年相比,化學科在體例上各內容有關分數比例及題型無變化;內容上對個別文字及標點符號作了修改,使其表述更准確;對一些考試的要求順序作了調整。其主要變化有兩點:一是依據《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關於『化學基本計算』的規定,刪去《考試大綱》中『掌握有關物質溶解度的簡單計算』;二是刪去『思維能力』中的『對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微觀結構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考試大綱》題型示例中化學題目共40道,在原來的基礎上更換了3題。在內容上仍力求涵蓋化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試范圍要求,在形式上無機推斷、有機推斷、化學實驗等常見題型仍佔較大比例。新增的三題分別是去年全國卷I中的第7、26和29題。去年全國卷I-7題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是學習和研究化學,既要重視對一般規律的掌握,又要注意對反常事例的分析和理解;去年全國卷I-26題的最大啟示在於審題和表述;去年全國卷I-29題是近幾年高考中有機題考核設計比較新穎的題型,綜合性很強。
今年化學試題展望:
命題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化可能將繼續成為高考內容的主攻方向。試卷中越來越多的試題由知識型考查轉向能力型考查,對知識點的要求難度降低,但能力要求更高。現在高考題很少在知識深度上做文章,往往是把課本上的知識點與生產實際、日常生活、工業流程聯系起來,結合諸如『蘇丹紅一號』、『抗擊非典』、『禽流感』、『消毒液』等實際問題來命題,起點高落點低,在平時的復習中,考生要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注重信息的提煉和遷移,在新環境中能對其隱含的知識點有所感悟。
將進一步突出主乾知識,重視學科內綜合。試題仍會以化學主乾知識(如物質組成、結構、性質、電解質溶液、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化學平衡、氧化還原和有機化學等)為載體,測試學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並會進一步將無機、有機、實驗、簡單計算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計算相結合,強調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對化學學科能力進行更深入的考查。
信息題、開放題將有所增加。信息題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是自學能力的要求。而化學開放性試題具有條件的不完備性、過程的探究性等特點,因此考生必須多層次、多角度去分析解決問題。
利用命題角度的改變給試題帶來亮點。近兩年高考理綜化學部分的試題普遍給人感覺難度偏小,今年會增加試題的選拔性,但並不一定要通過增加試卷的難度來實現,可以通過一些新穎的試題或『推陳出新』的試題來達到此目的。
新課標思想帶來一定影響。目前二期課改中新的教學理念已滲透到各學校的教學中。比如動手能力要求的提高,以適應高考實驗內容由15%增至20%的要求;學生主體參與作用的提高,以更好地適應高考題型中信息題、探究題增多的趨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復習建議:
一方面要將主乾知識精成網。首先抓基礎訓練。高考試題雙基知識權重較大。應做到以教材為根本,抓主乾知識的復習,切忌搞題海戰術或猜題、押題。其次在二輪復習中要注意主乾知識的重新梳理,形成良好的知識網絡體系,要做到概念准、規律清,准確理解化學概念和原理的意義及適用條件。
另一方面要將能力提昇落到實處。比如實驗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一是深挖教材實驗。常規實驗的非常規做法其實就是高考題,它是教材實驗的變化與昇華。因此要將教材的制備、性質及物質檢驗等實驗分類整理,同時注重典型實驗的深化拓展。教材中的性質實驗應注重方法、現象、結論,制備實驗應注重原理、裝置、操作;二是深入研究高考實驗。首先應明確實驗題的常見考查角度,主要有儀器和試劑的選擇、反應條件的判斷、雜質的乾擾和清除、物質的性質和運用、有毒有害物質的處理、操作的順序和要求、實驗方案的評價及誤差分析等。復習中要結合典型例題加以理解。其次應明確答題的入手點,如實驗方案評價的標准即是否符合科學性、可行性、安全性、簡約性原則;三要夯實實驗熱點問題的解答。如裝置氣密性檢驗的兩種常用方法———加熱法和液面差法的適用情況及答題要點,對啟普發生器隨制隨停原理的替代裝置的認識等等。如《考試大綱》中題型示例30題,將分液漏斗使用中常用的平衡氣壓的裝置改進方法與氣密性檢查問題結合起來,使題目情境有了新的變化,是一道考查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的典型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