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0日電(記者印蕾曹曦)全國人大代表、肇東市蘇萌綠色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蘇艷霞是來自農村的農民代表,對農村衛生狀況和農民醫療衛生狀況非常關心,感觸很深。談及加大對農業貧困地區鄉鎮醫院建設支持力度這個話題,蘇艷霞代表有話要說。
![]() |
蘇艷霞代表:加大對農業貧困地區鄉鎮醫院建設支持力度 |
【代表觀察】
我國目前衛生資源分配極不合理,80%的衛生資源集中在城市,而佔人口80%的農民只享有20%的資源,城市大醫院幾乎壟斷了優質醫療衛生資源,農村衛生機構由於缺少支持,基礎設施和條件很差,根本不能滿足農民衛生需要。國家衛生普查資料顯示,我國農村有37%應就診的病人沒有就診,65%應住院的病人沒有住院,基本上是小病捨不得花錢治,大病花不起錢治,現有的農村貧困人口中,有1/3是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個別地區達到50%。農村鄉鎮衛生院由於投入不足設施簡陋,部分衛生院看病基本靠老三件(聽診器、血壓表、體溫表),農村衛生人纔缺乏,衛生人員待遇低,難以留住人纔,特別是農村取消『三提』『五統』之後,村醫生報酬無從落實,大城市大醫院博士碩士紮堆成群,農村衛生院找一個正規本科生畢業的都很難。農村居民居住環境有待改善,衛生問題較突出,許多農村還沒有喝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農村重大貢獻疾病、傳染病防治面臨巨大壓力。
雖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盡管取得了很大進展,截至到2006年9月底,全國已有1433個縣(市、區)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佔全國縣(市、區)總數的50.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於減輕農民醫療負擔,緩解因病致貧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這還是比較低水平的保障,政策不完善,受益面不高,補償率偏低。我國政府在1988年曾鄭重承諾,要實現世界衛生組織《阿拉木圖》宣言確定的『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目前在農村,實現這個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代表建議】
1、大力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擴大根本覆蓋面,提高農民參合率。同時,逐步建立穩定可靠、合理增長的籌資機制,切實提高保障水平。農民繳費水平隨收入增長而增長,政府籌資水平也要隨財政收入增長而增長。
2、進一步加大對農村衛生的投入。應明確提出各級政府逐年增加衛生投入,增長幅度不低於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從現在開始,各級政府每年增加的衛生事業經費應主要用於農村。中央財政應加大向欠發達省和貧困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保證合作醫療可持續發展。
3、大力提高農村衛生人口的素質,可以委托高校定向培養用得上、留得住的專門衛生人纔,同時對現有衛生人員加強培訓,盡早達到職業標准。另外,發揮城市的優勢,做好城市衛生支援農村開展送醫藥下鄉,對口支援,巡回醫療活動,真正提高農村醫療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