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置的加氣設備。
使用雙燃料設備的公交車。
東北網3月12日電 雙燃料汽車是在運行中可實現石油液化氣和汽油轉換的車型,石油液化氣可更充分的燃燒,對環境污染非常小,具有很高的經濟性和環保性。哈爾濱市從1995年首次引進雙燃料公交汽車進行試運行,1999年開始大力推廣,根據當時的測試,使用燃氣的公交車一年可省費用一萬元左右,出租車每天可省20元至30元,由於節約費用,這種雙燃料車受到了許多司機和車主的青睞。至2002年前後,哈市的2000多輛汽油公交車基本上都完成了燃氣設備的安裝,而當時雙燃料出租車的統計數字也達到兩三千輛。時至今日,這種環保型車的發展現狀怎麼樣呢?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雙燃料車輛不再受青睞
哈市出租車司機張師傅近日正打算將燃氣設備拆除,徹底放棄燃氣,他的其他幾位開出租車的朋友也有著類似的想法。張師傅談出了不再喜歡燃氣設備的幾點理由:加氣非常麻煩,加一次氣需要繞很遠的路;冬天起車費勁,動力不足;設備老化了,維修換件的時候想找個正規的修配廠都很費勁。
哈爾濱天鵝出租車公司當初有20輛桑塔納和30輛捷達車采用了雙燃料設置,可是現在桑塔納車已經全部恢復成燃油車,而捷達車也只有少數幾輛還在繼續使用燃氣設備。該公司技術部劉部長說,前一段時間哈市雙燃料汽車推廣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曾找過他,希望能增加雙燃料車的數量,但由於出租車是以承包的方式進行分散經營,公司也不好強制車主或司機使用哪一種燃料。
哈爾濱市公交公司機務處技術人員張恕也談出了公司雙燃料車的發展情況,當初使用雙燃料車既是因為上級的行政命令,也是因為其經濟性好,該公司現有的700臺車全部采用這種方式,開始幾年的確是很省錢,大家的積極性也很高。近兩年由於液化石油氣價格上漲,雙燃料車燃氣所節省費用已不再像從前那樣多,而同樣的一輛剛出廠的車,如果僅安裝燃油設備,需要費用在三萬元左右,如果安裝雙燃料設備,費用將高達六七萬元,多出近一倍的資金都需要公司自己埋單,這些原因導致該公司對雙燃料車型失去了興趣,他們今年引進的70輛新公交車將只安裝燃油設備。
相關配套設施減少造成惡性循環
作為燃氣站經營企業之一,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哈爾濱分公司曾打算建設南馬路、和興路、三棵街三處加氣站,但是由於需求量較少,最後只保留了南馬路的一處,而就這一處感覺已經有些供過於求了。
日前,在哈爾濱市道外區南馬路加氣站,記者在添加燃氣的設施旁觀察了半個多小時,一直沒看到有前來加氣的車輛。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幾年前這裡有三臺從國外進口的加氣設備,由於維護修理費用過高,加氣的車輛減少等原因,現在只留下了一臺,並且改用了國產的設備。
據了解,目前哈市加氣站只有十多個,比2000年減少了近十個,而現存的這些加氣站中盈利的並不多。2000年的時候,經審批、可進行燃氣設備安裝和檢修的大型專業汽配廠在哈市有八九家,而現在只有哈爾濱汽車公司等一兩家還在正常經營,其他的廠子由於效益不好等原因已經另闢其他的經營項目。
哈爾濱市雙燃料汽車推廣辦公室一位姓尹的工作人員闡述了配套設施減少的原因,當初為了給雙燃車的發展創造便利條件,在政府的指導下,由企業出錢建立了足夠數量的加氣站和修配廠等設施和單位,但由於客觀條件限制,其整體布局不是非常合理,同時由於雙燃料車數量沒有達到預想的要求等原因,使得許多加氣站和修配廠長期處於『吃不飽』的狀態,不賺錢或賠錢導致其轉產或關停,而專業修配廠和加氣站的減少反過來又促進了雙燃料車的流失,這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應在硬件設施上投入必要資金
據了解,目前哈市使用的雙燃料汽車的燃氣設備多數是第一代機型,還停留在化油器時代,許多車輛從最初安裝到現在一直沒有更新,而西方國家已經達到了三四代,采用了電噴、多點噴射等新機型。
據省工程學院汽車系的一位老師介紹說,燃氣汽車雖然動力性能略弱,但是污染小、費用低,既有經濟效益又有很高的社會效益,是在城市使用的公交車、出租車及一些低檔車型的發展趨勢,如果大力推廣,對城市的整體生態環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一些大型的汽車生產廠家生產出新型雙燃料轎車並開始投放市場,其安裝的燃氣設備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從哈市的目前狀況來看,雙燃料車的發展不容樂觀,車輛、設施都處於減少的趨勢,應該及時采取必要的手段進行補救。在當今的市場經濟環境中,推廣雙燃料車,僅僅強調它的社會效益或只靠行政命令是遠遠不夠的,相關的政府部門還應在加氣站、專業汽配廠等硬件設施上投入必要的資金,加快其建設;同時給予相應的傾斜政策,降低燃氣設備的安裝費用,促進廠家降低燃氣價格,提高燃氣純度,加強燃氣的動力性能,讓車主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方便、實惠。
哈爾濱商業大學的孫穎老師說,發展雙燃料汽車是一件可以有效治理城市污染的大好事,政府在以各種優惠政策進行引導的同時,還應該加大行政乾預力度,強制長期在城市運行的車輛使用燃氣設備,這樣纔能使雙燃料車走出困境,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