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3日電 記者從哈爾濱市農委了解到,哈爾濱市今年將通過多渠道挖潛,力爭糧食總產穩定在90億公斤以上,並向百億公斤大關衝刺。
糧食穩產農民穩收
2006年,哈爾濱市糧食總產達到98.7億公斤,第三次刷新紀錄。三大主栽作物面積達到161.55萬公頃,佔糧、豆、薯總播種面積的96.5%,其中水稻38.07萬公頃、玉米76.76萬公頃,玉米、水稻合計產量87.37億公斤,佔糧食總產量的89%。
2006年,玉米、水稻和大豆的畝純收入分別為274元、600元和160元。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405元,其中糧食收入所佔比例為58.5%。因此,有關人士認為,保住糧食產量是保證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的前提。
多方挖潛促進糧食增產
市農委負責人認為,糧食總產能否再創新高,取決於多方挖潛。
一是挖掘種植結構調整的增產潛力,主要是擴大水稻、玉米的種植面積,減少大豆及效益一般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今年,力爭大豆種植面積降低145萬畝,水稻和玉米種植面積分別增加20萬畝和110萬畝,增產糧食5億公斤。
二是挖掘水利建設的增產潛力,主要是抓好西泉眼、香磨山、龍鳳山等灌區配套和節水改造,力爭解決100萬畝水田渴水問題,並新增100萬畝水田面積,增產糧食4億公斤。
三是挖掘中低產田改造的增產潛力。經多年改造,全市800萬畝中低產田今年已形成10億公斤增產能力。
加強基礎建設保證增產
有關人士認為,不斷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提高哈爾濱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保證。
今年,哈爾濱市將抓好友誼、倭肯河等4個大型灌區的續建工程,完成尚志市、阿城區等6個旱田節水灌溉示范區建設,發展水田節水灌溉面積400萬畝,完成節水控制灌溉面積4萬畝,力爭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45萬畝。今年哈爾濱市將加大農機合作社建設力度,規模將達到過去組建規模的總和,『良種加良法』,提昇全市農機化水平及糧食生產能力。
另外,哈爾濱市將繼續實施『農田退化土壤綜合治理重大關鍵技術研究和示范』項目,使全市2000萬畝退化耕地土壤肥力恢復和生態重建,比治理前年增產糧食4.8億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