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冰娃』禮品被注冊專利 哈爾濱:咱的『冰娃』丟了!
2007-03-13 10:49:31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鳴霄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3日電 題:哈爾濱:咱的『冰娃』丟了!

  六歲了!如果『冰娃』還在的話。

  這個冰雪季節,沈陽冰雪節吉祥物『雪娃娃』、長春冰雪節吉祥物『鹿娃』頻頻進入我們的視線,我們纔想起了自己的『冰娃』。這個在我國各城市冰雪節中降生最早的吉祥物,在誕生初年曾得到過廣泛關注,並被寄予厚望:有一天能像加拿大、日本、瑞士國際冰雪節吉祥物一樣受到世人寵愛,成為哈爾濱國際冰雪節的代表性標志。但隨著時間流逝,『冰娃』卻漸漸被我們自己淡忘了。

  現在,一名河南人發現了『冰娃』,並給『冰娃』禮品注冊了專利,產品在哈爾濱還很受外賓喜愛。而此時,哈爾濱冰雪旅游還在為缺乏特色旅游紀念品而困惑。

  有冰雪資源開發專業人士說,在哈爾濱打出國際冰雪節的招牌後,沈陽、長春、北京、烏魯木齊等我國北方城市開始紛爭冰雪蛋糕,其中對冰雪文化的開發成為競爭的焦點,找回自己的『冰娃』,並認真呵護它長大,已是急迫的現實需要。『6年前「冰娃」降生後,我們沒有為它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令它一直沒有真正走進冰雪文化和旅游市場,在「冰娃」身上,我們看到了對冰雪文化及冰雪旅游產品開發的乏力』。這位冰雪資源開發專業人士說,我們該認真反思了!

  降生

  征集冰雪節吉祥物的消息傳開後,近萬幅由各界群眾設計的作品如雪片般飛來,一個意為冰城孩子的雪人形象受到矚目。

  2001年6月,酷暑籠罩哈爾濱。就在這一年最熱的季節裡,市冰雪節組委會在研究冬天裡的一件大事:首次面向社會征集冰雪節吉祥物、節徽、節旗的設計方案。

  征集冰雪節標志物,是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此前,已走過17載歲月的哈爾濱冰雪節,還一直是一個囿於國內城際間冰雪旅游、文化交流和商貿往來的冰雪節慶活動。而2002年1月5日將揭幕的第18屆冰雪節,面臨著昇級國際化的重任。加拿大、日本、瑞士等世界冰雪名城舉辦的國際冰雪節都有吉祥物和會徽,正期待與國際接軌的哈爾濱冰雪節也不能有此空缺。

  『吉祥物、節徽、節旗等要代表北方名城哈爾濱的城市形象,體現冰雪文化特色,成為讓哈爾濱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哈爾濱的標志』———查閱當年刊載在《哈爾濱日報》上的《征集啟示》,可以看出,冰雪節組委會對設計主題的要求有著明顯的國際化、開放性指向。對於吉祥物的設計,組委會要求很具體:形象鮮明,生動活潑,整體和諧,代表性強,表現技法精到獨特。

  隨後幾天,近萬幅由各界群眾設計的作品如雪片般飛來。提及當年『萬裡挑一』的場面,市政府辦公廳政務值班室主任、原市冰雪節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邢西蒙記憶猶新:『為了公開、公正、公平評選,市冰雪節組委會聘請有關專家組成評委會,在公證處監督下認真對入選作品進行了終審』。

  當年12月1日,令人矚目的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吉祥物誕生了。在高手雲集的設計者中,一對年輕的雙胞胎姐妹吳曉贊、吳曉慧設計的小雪人形象作品脫穎而出。吳曉贊是省氣象局華雲影視制作中心設計師,吳曉慧是哈師大藝術學院裝潢系教師,姐妹倆為設計吉祥物准備了五六十張草圖。看到將冰雪節與城市特質諸要素集於一身的小雪人形象,時任市領導的王華放欣然為其命名『冰娃』。意為冰城的孩子。

  困惑

  沒走進市場的『冰娃』,就像斷了根的花朵,很快從人們的視線裡消失了。

  『冰娃』的降生,就像冬天裡的一道亮色,賦予冰雪節新的生機與活力。

  『冰娃』降生之即,哈爾濱冰雪節正處於從『政府辦節』向『市場化辦節』轉化的過渡期,市場化運作力度還十分有限,有關部門只是將『冰娃』作為一種標志物印在報紙上,沒做過多的宣傳和商業開發。其間,也曾有過兩屆冰雪節訂做了一批印有『冰娃』形象的紀念郵冊、鑰匙鏈、名片夾等禮品,在開幕式上發放給參加冰雪節的各國大使、世界500強企業代表等嘉賓,但這些禮品是由市政府出資訂做的,並沒有走向市場。

  沒走進市場的『冰娃』,就像斷了根的花朵,很快從人們的視線裡消失了。

  這些年,一些開發旅游紀念品的企業已不知道『冰娃』,更不知道『冰娃』是哈爾濱國際冰雪節的象征標志。但這期間,商家開發冰雪旅游紀念品的熱情仍在。俄羅斯油畫、俄羅斯套娃、加拿大雪節吉祥物『加加熊』等,開始在我們的冰雪旅游市場上出現,來哈參加冰雪節的中外游客從這些充滿異域情調的紀念品中,體味到了冰雪節的國際化魅力,但都有些遺憾:為什麼找不到一件具有哈爾濱地方特色的冰雪旅游紀念品?

  旅游產品是旅游消費彈性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要素之一。我們不是沒做過這方面的努力。在旅游部門的扶持下,哈爾濱一些地方旅游商品已初具規模:如以紅腸、大列巴、山珍、綠色食品等為代表的食品類;以亞麻產品等為代表的服飾類;以樺樹皮畫、麥秸畫、阿城版畫、木蘭掛毯、剪紙、布藝、泥塑、魚皮制品以及木制品等為代表的工藝品類;以水晶制品、龍塔模型、銅坐龍等為代表的紀念品類。

  市社科院旅游發展研究所課題部主任、黑龍江滑雪裝備產業集團CEO邱時遇用『地方特色濃厚,四季旅游通吃』來形容哈爾濱這些常規旅游產品的特性。如果用哈爾濱冰雪旅游研究專家常說的冰雪旅游紀念品要『兼容城市特質、蘊涵冰雪文脈』這兩大要素來衡量,這些在常規旅游中完全可以體現城市特質的紀念品,獨獨短了一條『冰雪文脈』的腿。

  丟失

  『冰娃』一直未能走進冰雪節慶市場,在其身上折射出的是哈爾濱冰雪旅游產品開發產業鏈條脫節的現實。

  直到現在,人們左思右想難以釋懷,『冰娃』到底如何丟失的?

  綜觀世界冰雪名城,吉祥物被當地禮品商開發成冰雪旅游紀念品的例子隨處可見:日本札幌雪節最早將吉祥物『小雪人』開發成旅游紀念品,我國沈陽冰雪節吉祥物『雪娃娃』一出生就被開發利用。而在國內誕生時間最早的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吉祥物『冰娃』卻一直未能走進冰雪節慶市場,在其身上,折射出的是哈爾濱冰雪旅游產品開發產業鏈條脫節的現實。

  管理環節———

  旅游產品管理無法形成合力

  自《行政許可法》實施之後,小商品市場全面放開,政府不再設一個專職主管部門。提及此,市旅游局規劃處副處長李文革細訴了目前旅游商品管理上的難度:過去,哈爾濱旅游商品管理隸屬市經委地方工業產品辦公室,該部門在機構改革撤銷後,哈爾濱旅游商品至今沒有明確的主管部門。從表面上看,旅游商品開發似乎應該是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但實際上,在研、產、供、銷等各環節,都各有各的分管部門,各有各的運作體系,形不成引導企業發展的合力,致使旅游商品生產和發展隨意性較大。

  供應環節———

  開發不足制約市場成熟

  盡管我們的旅游商品開發商一直在努力,但迄今為止,哈爾濱冰雪旅游產品沒有形成品牌優勢。邱時遇主任分析:相當一部分商品的質量、款式、價格等缺乏吸引力,有的過於笨重,不便攜帶;有的做工粗糙,材質低劣;有的不新穎,不時尚,缺乏紀念和保存價值;有的價格昂貴,使游客望而卻步;有的過於凸現異域文化色彩,並且沒有和具有哈爾濱代表性的冰雪文化很好地結合起來,往往給游客造成來哈爾濱和去沈陽、長春差不多的印象,沒什麼特別之處。

  近些年,無論是『哈博會』還是『旅游商品設計大賽』,哈爾濱都挖掘和評選出許多優秀作品,但這些獲獎作品均未能成為旅游商品中的龍頭,主要原因是資金不足。由於現在的旅游商品生產企業大多是個體工商戶,資金不足是他們的通病。這些小企業的融資能力較差,難以擴大再生產,也沒能力投入資金進行產品宣傳、營銷,更不可能進行新產品研發和新工藝改進。再加上旅游商品專業化、特色化、小批量的特點與市場化、低成本、大批量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客觀上也阻礙著人們研發、生產旅游商品的熱情和積極性。

  市場環節———

  尚無地方特色旅游購物中心

  迄今為止,哈爾濱尚無一處規模大、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購物中心或購物街區,相對集中的中央大街、果戈裡大街及建設街一帶大多是出售俄羅斯紀念品、外地商品和地方土特產品的商鋪。市區內現有的旅游購物網點大多零星、分散、偏僻,商家相互壓價或標價過高,加之受制於導游等因素,影響了旅游商品的銷售。

  旅行社環節———

  為游客推薦禮品存在局限性

  旅行社是為游客推薦旅游紀念品最直接的渠道。目前,哈爾濱各旅游社在推薦紀念品上還是各自為戰,多數是『導游眼光』。目前,旅行社找不到更多能代表哈爾濱的冰雪旅游紀念品,怎麼辦?哈鐵國旅的做法是:與哈爾濱抽紗廠、哈爾濱工藝美術廠、哈亞麻集團合作,把自己認為能代表哈爾濱的亞麻涼席、亞麻制品、麥秸畫,或俄羅斯小商品等推薦給游客,盡量使客人滿意。

  景區環節———

  重建設輕旅游購物資源開發

  目前,哈爾濱一些景區景點重門票收入,輕旅游購物貢獻率。一家著名的冰雪旅游景區,一直將旅游紀念品的銷售處設置在離冰雪景點有一定距離的一處中心位置。這一位置雖然是景區中心,但游客在觀冰賞雪的過程中,很少能繞道兒進去購物。作為業內人士,李文革指出,『這屬於旅游線路設計不合理。按人性化設計考慮,旅游購物中心應設計在景區入口或出口處,游人在進景區或旅游結束時順便購買紀念品纔符合人的購物心理』。還有一些冰雪旅游景區缺少代表地域或景區特色的紀念品,讓游客來此購物不知身在何處。

  成長

  河南人給了我們啟示,期盼『冰娃』回歸、加力發展冰雪旅游文化和產品的聲音形成共鳴。

  就在我們本地的旅游商品開發企業尚未對『冰娃』動手之即,一名河南人卻搶先為自己設計的『冰娃』禮品注冊了專利。這名河南禮品商已與市政府外事辦公室形成了多年的『政府外事活動專供禮品』供應關系。他的公司規模並不大,禮品多是手工制作,但他做出的價格25元的帶有冰雪節吉祥物『冰娃』形象的木質掛件禮品,很受外賓喜愛。

  河南人給了我們啟示,期盼『冰娃』回歸、加力發展冰雪旅游文化和產品的聲音形成共鳴。

  『從政府扶持上,建議采用山東經驗。要成立旅游商品開發協調機構,形成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李文革推薦他和同事反復研究的『山東經驗』。他介紹,山東建立了省旅游商品開發服務中心,集管理、開發於一體,主要負責山東省旅游商品整體規劃、行業規范、管理、對外宣傳、資源評估、市場開拓及信息交流,關系理順,效果明顯。

  市旅游部門近年一直在建議,盡快制定哈爾濱市旅游商品開發暫行規定,同時依法加強市場管理,形成公平合理的市場環境和購物環境。對於旅游商品生產企業,在土地、稅費和水電氣等方面都要給予一定優惠。在資金上,建議財政部門設立旅游商品發展基金,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新產品的開發和市場轉化,在經營和開發初期,政府給予一定額度的補貼。同時要培育一批名牌廠家,幫助企業在市場上打造核心品牌。

  深諳旅游產品經營之道的哈鐵國旅總經理楊科認為,旅游產品要想獨特、創新、諸要素齊全,首先要有一個成形的、能代表哈爾濱的冰雪旅游紀念品,如冰雪節吉祥物『冰娃』、冰雪大世界吉祥物『瑩瑩』、雪博會吉祥物『陽陽』,都是可以拿來的成形作品。我們過去辦過許多旅游紀念品大賽,但商業味道較濃,好作品較少,有了好作品也沒有能力再開發。如果要征集作品,就要象扶持科研人員立項申報課題一樣,政府把足夠的經費拔給設計者,讓他們把錢真正花到研究好的作品上。

  其實哈爾濱不乏『冰娃』這樣的好作品,但如何把好作品轉化成好產品呢?李文革、邱時遇、邢西蒙等業內人士諫言:要建立建全旅游商品營銷網絡,就要打好幾套拳:一是打『組合拳』,即由規劃部門牽頭,組織各有關部門規劃建設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購物中心或購物園、購物街區,將各類旅游商品組合在一起銷售,這樣既可以減少旅游者頻繁進出商店、鋪面的麻煩,又可以節省游客的購物時間。可以考慮在哈爾濱森林動物園門前區域、南崗區海城街老俄式住宅區、果戈裡大街特色街區等選址;二是打『專賣拳』,即建立專賣店和特產專櫃。哈爾濱現有旅游商品店所經營的商品大同小異,缺乏特色。如果建立了專賣店和特產專櫃首先可以確保經營者的利益,因為它是專營的,同時保證了商品的質量和價格;三是打『前店後廠拳』,特色旅游商品的生產工藝充滿神奇色彩,如果能讓旅游者參觀其生產制作場地和過程,就會激發出強烈的購買欲。比如可把現在的老鼎豐糕點廠改造成旅游景點,讓游客在了解生產過程中產生購買欲。他們認為,把工廠和商店有機地結合為一體,將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既有專家眼光、又有從事冰雪產業經營經驗的邱時遇主任認為,規范的市場是發展旅游商品的重要環境。對現有旅游商品市場進行規范,需要旅游、工商、物價等部門協作,實行掛牌經營。『如果能推薦旅行社在編制旅游行程計劃時嚴格按指定場所安排線路,對這些企業的發展壯大會起到很好的作用,對旅游市場的管理也會起到積極作用。』邱時遇說。

  事實上,哈爾濱旅游部門每年都在思考如何把冰雪旅游產品做大的課題。市冰雪辦副主任、市旅游局局長杜傳東透露了近期的動作計劃:在繼續做大『哈博會』的同時,逐漸樹立起一兩個冰雪旅游特色品牌產品,如『冰娃』就可以作為第一產品盡快進行開發。同時,建議將其作為政府指定采購禮品,定期更新,積極推進藝術品的市場轉化,使哈爾濱旅游商品開發走上良性循環軌道。目前,哈爾濱正著手征集特色旅游商品,編輯《哈爾濱旅游購物指南》,在進行A級景區評定時,擬把購物作為一項必要條件,並組織A級景區開發具有本景區特色的紀念品評選活動,對獲獎景區給予政策扶持和資金鼓勵。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