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3日電 近日,市委辦公廳、市農委聯合對備春耕生產進行的調研顯示,今年全市備春耕生產特點突出,農民心中期盼多多。
與以往比,全市備春耕生產有五個突出特點———
一是動手早,物資入戶進度快。據統計,截至3月2日,全市已到戶種子2.3萬噸,佔需要量的30%;到戶化肥14.8萬噸,佔需要量的20%;農藥280噸,佔需要量的6%。進度均快於往年。
二是生資充足,價格基本穩定。今年,全市備耕共需種子7.5萬噸,已到貨6.3萬噸,佔84%;共需化肥72萬噸,已到貨48萬噸,佔66%;農藥、農膜、柴油均可滿足供應。總體看,全市農資市場價格穩定。
三是農民自籌投入大幅度增加,首次突破50%。據調研統計,今年哈爾濱市備耕物資投入每畝將達到140元左右,比去年增加10元。全市備耕生產共需資金38億元,比去年增加2億元,增幅達5%。其中,農民自籌20億元左右,籌資比例達到總需求的52.6%。
四是大豆減,玉米、水稻增,糧食種植結構調整趨勢明顯。受去秋以來糧價影響,農民以市場為導向進行種植結構調整,預計全市水田面積將增加15—20萬畝,玉米種植面積將增加100萬畝,大豆減少120萬畝。
五是科技培訓工作進展順利。去冬以來,各縣(市)的『科技之冬』、『科技入農戶工程』和『科技大集』等活動開展有序。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訓農民150萬人次,佔應培訓的94%。
在新的形勢下,農民心中還有五個盼望———
一盼增加補貼額度,提前到位時間。希望『直補、良補和農資補貼款』在備耕前全部到位,希望種植大豆、玉米與種植水稻一樣,得到『良補』,希望計劃外耕地與計劃內耕地同等待遇。
二盼保持農資和糧食價格相對穩定。過去2年,生產資料的漲價部分基本與農民補貼相抵。去秋以來,糧價上揚,農民增收,希望生資和糧食價格相對穩定。
三盼扶持『旱改水』和『油改電』。由於種植水稻的收益好,有條件的農民希望旱田改水田。據調查,部分水田柴油機提水井灌費用高,每公頃約比用電抽水多支出800元,農民們迫切希望加快『油改電』。
四盼增加抗災措施和推行農業保險。據氣象局預測,哈爾濱市今年發生異常天氣的可能性較大,前春降水偏少,西部易旱地區將在播種期間出現旱情;後春及夏季有階段性低溫,局部地區將出現內澇。加之暖冬使越冬類蟲病源存活基數增大,預計今年農業病蟲害較常年加重。農民希望增加人工乾擾天氣投入,積極推行農業保險,減少農業風險。
五盼延長農貸還款期,調減利息。哈爾濱市約有60%的農戶依靠貸款保持生產投入,而貸款日期一般為6個月,短於農業生產周期,利息高且超期還款將加息50%。農民希望多家金融部門下鄉村,延長貸款日期,降低貸款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