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5日電 在哈爾濱市,清潔生產已變成企業『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重要手段。截至去年底,全市141家大中型企業實施了清潔生產規范化審核,各企業已投入2億餘元實施了近千個方案,獲得經濟效益近4億元,削減COD2000餘噸,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據了解,目前哈爾濱市按照生態經濟理念,不斷延伸產業鏈、尋求企業間的關聯度。在工業循環鏈條上,利用粉煤灰構建了『電廠—水泥廠』、『電廠—建材廠』產業鏈;利用酒廠和藥廠廢料,構建了『啤酒—飼料』、『制藥—肥料』工業鏈條。哈爾濱水泥廠年利用電廠粉煤灰40萬噸,節省黏土資源10萬噸。一些建材廠用粉煤灰做原料制造陶粒磚,實現了資源的再利用。一些啤酒企業用啤酒廢酵母生產蛋白飼料,年創利潤1000萬元。一些制藥企業用制藥廢渣生產農用肥料,年增效益1500萬元。
據介紹,哈爾濱市清潔生產中心在促進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該中心主要成員為高校院所及有關行業專家,幾年來,他們為企業清潔生產把脈,對污染物排放濃度超標、排污總量超標、使用有毒有害物質生產或在生產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全面開展清潔生產規范化審核。通過審核,企業都不同程度地實現了『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的清潔生產目標。目前,哈爾濱市已對中國石化哈爾濱分公司、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哈爾濱華爾化工有限公司、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空調機股份有限公司、東安發動機公司、哈爾濱啤酒有限公司等141家大中型企業實施了清潔生產規范化審核,各企業已投入2億餘元實施了近千個方案,獲得經濟效益近4億元,削減COD2000餘噸,生態工業已具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