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逃進深山的『白毛女』--女戰士百歲生日憶崢嶸歲月
2007-03-16 11:19:08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陳玫 曉宇 韓琳 張旭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紅軍奶奶樂觀開朗

記者為老人獻花

  東北網3月16日電 在參加長征的紅四方面軍中,有一支由2000多名女戰士組成的婦女團,她們和男戰士一樣爬雪山過草地,衝鋒戰斗。金兆秀老人是婦女團為數很少的幸存者之一,歷經歲月滄桑,她的身體依然硬朗。昨日,老人迎來了百歲壽辰,在本報給老人送去生日祝福的同時,記者了解到了一名紅軍女戰士的傳奇經歷。

  當天,記者來到金兆秀老人位於長江路的家裡。見來了人,一位眉宇間透出英氣、眼神和善、頭戴藍色八角帽的老人從長椅上站起來,笑意盈盈地招呼記者坐下。老人聲音洪亮、面露微笑,讓人感到特別親近。金兆秀老人的女兒徐長珍告訴記者,老人近幾年耳朵有些背,家人跟她說話都要趴在她耳邊大聲喊。老人一直帶著帽子,是因為頭頂受過傷,摘了帽子就感覺頭疼、發冷。

  飽受虐待童養媳逃進深山

  1907年3月15日,金兆秀出生在四川省通江縣陳家壩村。老人原本沒有大名,兆秀是當紅軍後起的名字。十幾年前,老人纔告訴女兒,自己的小名叫銀蓮子。在老人的記憶中,小時候是在飢餓與恐懼中度過的。她是長女,還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母親身有殘疾不能做重活,家庭的重擔全落在父親身上。為了讓5歲的弟弟能有一口飯吃,父親到地主家扛活的時候,就把弟弟帶上了。誰料,不懂事的弟弟不知因為什麼惹惱了地主,意被惡毒的地主活活摔死了。徐長珍說,有時候,母親在沈思中會突然冒出一句『我的弟弟,可憐死了!』

  銀蓮子十多歲的時候,像大巴山區多數女孩子一樣,做了童養媳。丈夫大她十幾歲,平時游手好閑,還抽大煙。丈夫家不讓她吃飽穿暖,而且屋裡、田間樣樣活兒都得乾。一旦有差錯,換來的就是一頓打罵和幾天不讓吃飯。由於難以忍受這種折磨,銀蓮子開始出逃。頭一次逃跑,她被抓回去毒打了一頓,但逃出去的想法一直就沒有斷過。又過了三四年,她終於從夫家跑了出來。由於怕再被抓到,她不敢回娘家,就躲進了大巴山的原始森林。出逃時所帶的物品很快用完了,她就喝山溝水、吃野果、住山洞,過起了『野人』的生活。也不知過了幾年光景,銀蓮子的頭發白了、衣服爛了,成了『白毛女』。老人說,在山上時,她只有一個念頭:要活著,我還得照顧妹妹,不能讓人抓住。

  『白毛女』解放參加紅軍

  1931年,紅四方面軍一支部隊來到銀蓮子的家鄉。紅軍的到來,改變了銀蓮子的命運。因為打土豪、分田地,不少地主躲進山裡。一天,一支搜山的紅軍隊伍出現在銀蓮子藏身的山洞前,她以為是地主的武裝上山來找她了,嚇得蜷縮在山洞裡。一名紅軍戰士發現了這個一絲不掛、灰白頭發蓋住顏面的『女野人』,『感覺像個人』,就找來紅軍女戰士給她披上衣服攙下了山。

  在部隊裡,銀蓮子洗了一個熱水澡、吃上了有生以來的第一頓飽飯。『紅軍來了,我纔活回了人!』老人經常告訴兒女,從1931年2月,這句話就長在了她的心底,支橕著她樂觀度過此後的歲月。在紅軍裡,她體驗到從來沒有過的關愛,她報名參加了紅軍,部隊領導給她起了『金兆秀』這個名字,寓意著她逃離苦難、開始新生。

  隨後,金兆秀和幾名女戰士被分配到洪江縣縣委婦女赤衛隊做群眾工作,動員更多像她一樣的貧苦姐妹參加紅軍。她們戴上八角帽、腰紮皮帶、腿打綁帶打赤足、穿草鞋、身背子彈袋、肩掛乾糧袋,每人一支步槍或大刀長矛,進行軍事訓練。這些新入伍的女兵還學習救護傷員的技能,給部隊運送糧食、學唱革命歌曲。徐長珍說,母親最常哼唱的歌詞是:『打土豪、分田地、天下窮苦人民得解放!』

  在那段日子裡,金兆秀感到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勁兒,她很快就加入了共青團,在一次戰斗中,她的頭部負了傷。

  兩過草地歷盡生死考驗

  1935年1月,金兆秀被編入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一團一連任第一排排長。1935年3月,隨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當年6月在懋功地區與紅一方面軍會師。當時,金兆秀和女兵們趕制出不少鞋子等生活用品送給戰士們。不久,她又隨部隊南下再過草地。過草地的經歷,在金兆秀的內心烙下難以磨滅的印跡。

  徐長珍說,媽媽經常告訴她們,長征很是艱苦。有時他們一天能行軍120多裡,困得不行了,甚至邊走邊睡。過草地更是危險。草地人跡罕至,氣候變化無常,斗志稍一松懈就會死在草地裡。一聽到可以宿營了,戰士們馬上找塊『硬地』倒頭便睡。醒來時,有時會發現這塊『硬地』竟是戰友的屍體。還有一些戰士,在睡夢中就沈入了草地的泥潭裡。

  在第二次過草地的時候,金兆秀染上了傷寒,支橕不住倒下了。就在她奄奄一息的時候,收容隊的同志及時趕到,戰友們每天輪流背著她,終於走出了松潘草地。1936年8月,部隊走出了草地後,在岷縣休整了一個月,隨後穿越甘肅到達陝西的保安縣。這時,金兆秀病情加重,不得不轉入醫院治療。1937年,她來到了延安,調到中央婦女部做地方婦女工作。就是在那時侯,她得知了紅四方面軍女戰友在渡黃河作戰時,幾乎全軍覆滅,她內心的傷痛久久難以愈合。

  樂觀老戰士安享晚年

  1938年2月,經組織上介紹,金兆秀與東北抗聯戰士徐光新在延安結婚。1945年夫婦二人奉命奔赴東北創建解放區,先後在佳木斯、依蘭、雞西、哈爾濱等地做過組織工作。1957年,因為身體原因,金兆秀經省委批准退休。目前,老人和女兒一家住在一起。女兒為了老人外出方便,選購了一層樓居住。現在,每當天氣晴好的時候,老人不用人扶著,還可以經常到外面走走,生活基本上也能自理。老人經常告訴兒女,經歷過長征,就沒有什麼過不了的難關,人應看淡生活中的磨難。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