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了解到,近年來由於環境污染、社會壓力增大、早熟等原因,哈爾濱市青少年患有各類心理障礙、精神疾病的人數不斷上昇,2006年該院接診患者達100餘人,幾乎比2005年增加了3倍,年齡最小的只有5歲。
孤獨癥患兒佔四成
在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病房裡,一個小男孩獨自呆坐在床上,任憑身邊發生任何事情都不理會。他叫小亮,患有孤獨癥(又稱自閉癥),今年7歲,害怕和陌生人接觸。
小亮的家長告訴記者,孩子在生病前很聰明,父母教他的字、詩句很快就能記住,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但在3歲時,孩子的性情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變得不愛說話,家長跟他說什麼他都不理睬。他們開始以為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性格變化,就沒在意。漸漸地,小亮整天不說話。他們忙帶孩子去醫院檢查,5歲的小亮被確診患孤獨癥。他們以為多和孩子接觸,孩子就能回到從前。但是,一年前,小亮變得狂躁起來,攻擊性越來越強,輕則砸東西,重則打人。不得已,家長只能把他送到該醫院進行治療。
據該院院長張聰沛介紹,兒童精神疾病患者主要是孤獨癥患者,佔18歲以下總患病人數的4成。其病因一直是個『難解的謎』,但患病率近年來呈不斷上昇趨勢。促使兒童患孤獨癥有3個主導因素:孩子父母因某種原因將孩子放在祖輩身邊或請人照看,致使孩子缺乏父母關愛;部分母親高齡生育或為保持體形采取剖腹產手術,影響胎兒發育;受環境污染影響,或食用含鉛、汞過高的食物。另外,精神分裂癥、狂躁抑郁癥患兒也有增多的趨勢,他們有時出現幻想等癥狀,且較難發現。
張聰沛建議,家長應多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早發現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危害終身。
青少年發病率增加
由於學習、競爭等壓力的不斷增大,過於早熟等原因,導致青少年精神疾病發病率增加。
小雪在哈爾濱市某小學讀五年級,半年前與同年級一名男生談起了『戀愛』。幾個月後,那名男生『移情別戀』了,開始追求小雪的一位好朋友。小雪經受不住這種打擊,出現了狂躁、幻覺等癥狀。一名初中二年級的學生總認為自己會暈倒,現在發展到只要一想到暈的感覺,就會昏迷不醒。醫生介紹,這兩名學生都患上了精神疾病。
張聰沛介紹,5年前幾乎很少接診18歲以下的患者,2005年的接診量也僅為30餘人。可是2006年該院接診的18歲以下患者達100多人,患神經官能癥、強迫癥等精神疾病小患者屢見不鮮。雖然經過治療後,在短時間內癥狀會有所改善,但父母的教育方式、自身的情緒控制也很重要。同時,學校也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