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9日電 3月12日,賓西牛業與麥當勞(北京)簽訂每月500噸供貨合同;18日,又與肯德基(深圳)簽訂500噸供貨合同。投產僅僅8個月的黑龍江賓西牛業有限公司,銷售市場不斷拓寬,並成功帶動賓縣肉牛養殖業。肉牛收購價從投產之初的每公斤7.2元,增加到目前的每公斤9.2元。平均每頭肉牛增加純利近千元,養牛農民高興地說:『我們的肉牛變成了「金牛」!』
『牛價從沒有今天這麼好』
3月18日,賓西鎮四合村村民王長富,一次向賓西牛業出售肉牛85頭,當天結算回賣牛款32萬元。他只是按捆清點了一摞百元大鈔,就把錢直接存進了信用社。
1月以來,王長富已向賓西牛業出售肉牛300多頭,差不多是他去年全年的出欄量,老王大約淨賺了30萬元。肉牛價格節節攀高,直接調動了農民養牛積極性。僅一個四合村,就有三分之一的農戶新近加入養牛行列,飼養超百頭、年出欄300頭的大戶就有20多家。
老王說:『養了20多年肉牛,牛價從沒有今天這麼好,成捆點錢就跟做夢似的。』王長富圓上的致富夢,曾是賓縣養牛農民的共同夢想,也是賓縣歷屆領導者們的不斷追求。
賓縣是全省傳統肉牛養殖大縣,去年飼養量近40萬頭。由於沒有自己的肉牛加工企業,肉牛賣不上價,農民養牛只掙點辛苦錢兒,養殖業對財政的貢獻是零。
大批量訂單送上門
『終於有了自己的肉牛加工企業。』2005年5月,賓西開發區成功引進民營企業———黑龍江賓西牛業有限公司。
2006年7月18日,賓西牛業只用計劃的一半兒時間建成投產。投資總額1.2億元,引進兩套歐美屠宰設備,年屠宰加工能力20萬頭,生產加工標准完全符合歐盟要求。
寒地黑土、綠色生態,使黑龍江肉牛舉世聞名。賓西牛業一投產就招來大批訂單,每月出口中東地區600噸,每月銷售到上海地區2400噸,每月銷往市內各大超市500噸。
賓西牛業日屠宰量由最初的五六十頭,增加到目前的180頭左右,但目前的全部生產量,僅是客戶需求量的1/3。
賓西牛業何時變『奔牛』
賓西牛業的成長令人刮目,但這家企業依然面臨資金問題。
作為連接市場與農戶的龍頭企業,賓西牛業還不能充分與兩方對接。一方面,不能與養牛戶實現訂單收購導致產量不足。另一方面,因為產量不足不能滿足客戶需求。『兩個不足』的背後是企業流動資金不足。
根據訂單測算,如果賓西牛業年屠宰10萬頭肉牛,簽訂合同時需一次性支付定金2000萬元。訂單保護性結算,年需周轉金3600萬元。也就是說,賓西牛業要達到年屠宰10萬頭肉牛的生產能力,至少需要5000萬元的流動資金。
賓西牛業董事長賀志雲說,日屠宰300頭、年屠宰10萬頭肉牛是賓西牛業的一道坎兒,越過這道坎兒,賓西牛業就成了『奔牛』。第一,企業可以佔領市場獲得豐厚利潤;第二,每天可以支付購牛款150萬元,其中農民獲得利潤30萬元;第三,每年可以繳稅4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