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9日電 肉類食品生產和消費,越來越成為全社會的熱點問題。日前,記者就如何在新形勢下推進黑龍江省肉類食品產業發展采訪了相關人士。
建立肉類安全追溯體系
省肉食行業協會副會長黃岳新指出,黑龍江省近年來注水肉、病害肉屢禁不止,管理體制不健全是主要原因,黑龍江省應效法歐盟等國家及上海等地實施肉類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黃岳新說,歐盟規定『不具備可追溯性的食品不能上市和進口』,日本規定『農產品必須標明生產者、產地、收獲(生產)和上市日期』,一旦發生安全問題,即可從原料到消費各環節所記載的信息,追查根源、消除危害、減少損失。
據了解,我國上海、深圳等地也建立了肉類安全追溯體系。去年,上海發生『瘦肉精』中毒事件,波及全市9個區,受害者達336人。由於建立了肉類安全追溯體系,有關部門迅速追查到了責任單位,很快控制了局面。上海『瘦肉精』事件,從側面證明了肉類安全追溯體系的突出作用。
黃岳新介紹,肉類安全追溯體系,就是采用射頻和條碼識別技術,對上市肉類食品進行現場識別。由於上市肉類食品按規定必須擁有『身份證』,所以消費者十分方便就能獲得肉類食品『原材料產地、收購、屠宰、運輸、銷售』等相關信息,對肉類食品擁有足夠的知情權及選擇權。
黃岳新用『五個有利於』評價『肉類安全追溯體系』,有利於提高政府監管能力,有利於提高消費者信心,有利於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有利於提高肉類食品品牌知名度,有利於提高出口創匯能力。
打造百年知名品牌
哈爾濱大眾肉聯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士昌說,肉類食品產業已從產品導向型向消費導向型轉化,未來的肉類食品市場必然是知名食品企業和知名食品品牌的市場,『大眾肉聯』的發展史就是知名品牌的發展史。
據了解,『大眾肉聯』經歷了『英商、日偽、蘇軍接管、人民政府軍事征用、計劃經濟、市場經濟和企業改制』等7個主要時期和發展階段,但無論什麼時期,『大眾肉聯』由『配方、工藝和風味』結晶的優異品質從沒有丟失,所以『大眾肉聯』纔能香飄百年。
劉士昌說,在新的形勢下,『大眾肉聯』面向市場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營養,努力向『三低』(低鹽、低糖、低脂肪)、『三高』(高蛋白、高營養、高附加值)和『兩無』(無淀粉、無有害添加劑)產品方向發展。銷售網絡逐步由市內向省內、東北地區及全國知名大城市輻射和延伸,形成專賣連鎖經營與辦事處相結合的行銷格局。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7.28億元、稅金6000多萬元。
劉士昌介紹,『大眾肉聯』經過多年努力,已固定了豬源渠道,建立了『從養殖、屠宰到加工』的產業化生產鏈條,首先從原料上保證了用肉安全。今年1月『大眾肉聯』在雙城新興工業園新建一座年屠宰分割150萬頭豬、年產5萬噸肉制品的大型食品工業園,生產工藝全部符合出口企業標准,百年品牌再次煥發青春活力。
推動龍江肉類出口
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物檢疫處處長於連富認為,推進全省肉類食品出口,是緩解肉類產需矛盾、提高肉類產業素質、實現畜牧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趨勢。
於連富說,黑龍江省的自然環境,為肉類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外省市一批龍頭企業入駐黑龍江,也推進了全省肉類食品出口。2006年,全省共出口畜禽肉49011噸,比上年增長700%,創造全省歷史之最。其中,出口凍、熟豬肉32841噸,屠宰生豬約95萬頭,對拉動全省生豬價格上調起到積極作用。因此,推進肉類食品出口,可以減少或減輕全省生豬養殖周期波動,減少農民和企業經營風險,更有利於全省養豬業健康發展。
於連富指出,肉類食品出口面臨越來越嚴峻的全球一體化市場考驗。其一,要積極應對發達國家尤其是肉類食品進口國及地區,利用WTO的允許規則,以食品安全、衛生、健康、環保問題為由,不斷出臺的技術法規和標准。比如,歐盟實施了衛生食品新法規、香港等實施的『8+37』藥殘限制、日本實施的『肯定列表制度』等。其二,要積極采取措施對待我國尚有的『禽流感、口蹄疫、豬瘟』等一般動物疫情,以及我國農產品在品質、安全、衛生及企業誠信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加強對出口備案飼養基地及加工企業的管理,加強對疫病、藥殘等衛生質量的監測,提高企業員工對產品質量的控制能力,按照國際標准推進肉類食品產業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