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克東縣張老漢自辦『農民書屋』
2007-03-19 10:52:3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秀成 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9日電 克東縣玉崗鎮新合村農民張德仁,雖不是什麼名人,可在當地,卻是一個響當當的人物。為啥?村民說,是張德仁的『農民書屋』把我們領到了發家致富的路上,大家伙兒打心眼裡佩服他。

  說是書屋,其實很簡單。兩張書桌、幾條板凳、兩排簡易的書架、3000多冊圖書,十幾種報紙,一間四五十平米的平房,便是書屋的全部家當。但這裡,卻凝聚了張德仁老漢的全部心血。他的目標就是讓十裡八村的農民朋友從這裡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信息。

  張德仁只有初中文化,多年的坎坷經歷讓他深深地感到:農民在致富路上,苦於科技知識的匱乏。2000年初,建立一個『農民書屋』的念頭,漸漸在他心裡萌動。想法剛一『出爐』,就遭到家裡人的一致反對。當時,家境比較清苦,更何況還有一個女兒沒有出嫁,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用錢,投進去這麼多錢,還不是打水漂。鄉親們也是議論紛紛:『一個農民老頭辦書屋純屬沒正事兒』、『出什麼風頭,爭名奪利』。但張德仁卻鐵了心:『我一個50多歲的老人,還有出名的必要嗎?我的「農民書屋」,就是免費為大家服務的,圖的是哪份利呢?』

  最終,他還是偷偷地挪用了家裡僅有的1萬元錢,跑縣裡、進省城置辦起來。

  2000年5月,『農民書屋』開張了。然而,大家對『農民書屋』的冷淡讓他始料不及,十幾天過去了卻無人問津。一時間,『農民書屋』陷入尷尬的境地。

  隨後不久發生的一件事,讓村民認識到了老張書屋的好處。在新合村,發生了黃豆秧苗腐爛的事情,造成農田大面積減產,一些村民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急得束手無策。正在這時,張德仁在資料中查尋到這是大豆菌核病,需要及時對黃豆田進行降低濕度,避免施過量氮肥,同時噴灑70%甲基硫菌靈,7至10天一次,兩三次便可根治。老張馬上把這個辦法告訴大家,一試,方法果然奏效,『農民書屋』迅速地熱鬧起來。

  張老漢只要一出門,書店是他的必到之處。一次,他去哈爾濱買完返程的車票還剩200多元錢,准備給老伴和孩子們買點東西,再買點書。進了書店後,他在不知不覺中買書花光了錢,兜裡就剩一塊多錢,午飯還沒吃。買了一個最便宜的面包,就著涼水吃下後。捧著一摞書登上了火車,又走了幾十裡路精疲力盡地回到家。那天,老張心裡甭提多高興了。

  老張從書裡看到先進的種田知識,首先自己進行科學實踐,為鄉親們做示范。這兩年,他每年都要進行新品種試驗,成功後及時推薦給鄉親們,如果失敗了,就自己默默地承受著損失。鄉親們也都暗地裡盤算著:老張,真是個好人啊!

  為方便群眾查找資料,張德仁還專門制作了一套服務指南,把農業類的報紙和雜志上的信息知識都剪貼下來,分類制作成冊。如今,村民們已經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只要有時間,就三五成群地來這裡看看報紙,查查資料。已經有近萬人次在這裡受益。

  2006年7月,張德仁實現了多年的夙願,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現在,他正張羅籌備一次巡展,過完正月,張德仁要讓他的書屋走出本村,讓知識的營養滋潤十裡八村的農民朋友。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