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澇窪塘變成米糧川 杜爾伯特江灣鄉改造澇窪地使農民增收
2007-03-19 11:25:5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中軍 於忠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9日電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江灣鄉用7年的時間將一個貧困鄉變成了富裕鄉,『旱改水』幫了大忙。該鄉地處嫩江左岸,大部分耕地低窪易澇,2000年以前,耕地都是旱田。農民人均收入970元,經過幾年的『旱改水』後,低窪地全部種上了水稻,農民人均收入達到了8000元。

  『到處澇窪塘,種地不打糧』是2000年以前這個鄉農民中流行的順口溜,當時,農民們主要種植大豆和玉米,旱天地板結,雨天泛泥漿,十年九歉收。針對這一情況,江灣鄉黨委政府決定大興水利,變害為利,實施旱田改水田工程。幾年來,鄉裡先後籌措資金3000多萬元,建設了2座提水泵站,修築了40多公裡長的灌溉引水渠,建設了228座橋閘,形成了完整的灌溉體系,水田從無到有,達到了7.5萬畝。

  水田有了,技術推廣也是關鍵。這個鄉和八一農墾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建立了長期聯系,組織技術人員常年為稻農服務。他們還引進了松粳6號等水稻高產新品種,建成了1處稻種繁育基地。這個鄉還積極推進水稻標准化生產,購進了水田插秧機278臺,聯合收割機64臺,為了方便灌溉,整地都用高科技的激光整地儀找平,水稻從種到收的機械化程度達到了87%。

  這個鄉還延伸了水稻產業鏈條,成立了2家水稻加工企業,注冊了『江灣牌』富硒大米的商標,生產的大米通過了歐盟認證,被認定為AA級綠色食品。這個鄉還組織水稻種植大戶成立了水稻合作社,發展了85名社員,派出專人到全國各地找銷路,使江灣大米遠銷到了北京等地,成了受全國消費者歡迎的緊俏貨。

  政府的扶持極大的激發了農民種水稻的熱情。水稻種植大戶陳克,是個土專家,通過種水稻,幾年的工夫就蓋起了大瓦房,買回來了拖拉機。水稻種植給這個鄉的農民帶來了好日子,今年春節前後,僅這個鄉的江灣村一個村,就買回來10多臺家庭轎車。去年,全鄉水田收入達到了6413萬元,一躍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鄉。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