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9日電 隨著春節後大批民工的陸續返城,黑中介招工騙局再次抬頭。近日,哈市勞動部門加大了對勞動力市場的監察力度,道外區勞動局曾多次對轄區內的10家黑中介進行取締。然而,17日,記者采訪時發現,仍有6家黑中介在繼續營業。
黑中介騙你沒商量
日前,哈市道裡區居民江女士向記者反映稱,她於2006年12月21日來到道裡區撫順街上的人纔市場找工作。其間發現哈爾濱萬達快運有限公司打出的招工工種為開票員,負責公司出貨記賬統計,而且月工資為800元,外加每月60元錢的通勤費。看到這份即輕松待遇又豐厚的工作,江女士當即動心了,並應下了這份工作。
隨後,江女士被介紹到道外區濱江街79-1號工作。來到這裡時,工作人員要求她交納98元錢的檔案管理費後,又將她介紹到南康街26號的子公司上班。來到這裡時,工作人員又讓她交納了180元的伙食費。所有的費用都交齊後,她纔開始上班。可是工作兩天後,公司告訴她暫時不用來上班了,因為目前的業務量不大,並讓她回家等通知,直到現在也沒有通知她再上班。
事後,道外區勞動局發現,給江女士介紹工作的中介機構根本就是個黑中介。據道外區勞動局勞動監察科鄭科長介紹,凡是職業介紹機構必須具備《職業介紹許可證》。以虛假信息賺取登記費,是黑中介最常見的一種騙術,一些非法中介組織通過虛假廣告,或在街頭巷尾張貼條件誘人的用工信息,吸引眾多求職者應聘,進而『名正言順』地收取求職登記費、管理費等,而他們給求職者提供的多是子虛烏有的用工信息。
6家黑中介鋌而走險
17日上午,記者來到哈市道外區樺樹街附近一家名為『為民職介』的職業介紹機構。走進這家職介,屋內面積不足10平方米。一進屋的左右牆壁上各掛著一塊黑板,上面寫滿了招工信息,有5名民工正在閱覽信息,女老板正在招待他們。可是,記者發現這些招工信息都很含糊,不是寫著大中型酒店、洗浴,就是面包廠、空車配貨等,沒有一條寫明了招工單位的詳細名稱。當記者要求女老板出示《職業介紹許可證》時,她竟然拿出了一份社區頒發的家政服務證書。
隨後,記者又來到南棵街上可以提供職業介紹的忠誠家政服務中心。與『為民職介』情況相似,該中介的環境也是極其簡陋,室內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用工信息用一張紙貼在牆上,與報紙、年畫等貼在一處。老板告訴記者,房屋是他們租的,現在還沒有取得《職業介紹許可證》。
在南棵街上,記者看到人和房屋勞務服務所的門前擺放著一塊黑板,黑板上歪歪斜斜地寫著『招力工』的信息。不過,走進該服務所,記者還誤以為走進了倉買店,裡面擺放著貨櫃,各種食品、日用品擺滿了櫃臺。只是在靠近門口處的牆壁上張貼著房屋、勞務信息。店內的男子告訴記者,他家同樣沒有取得《職業介紹許可證》。
對此,道外區勞動局的鄭科長告訴記者,前不久,他們曾對哈東站周邊的黑中介進行了檢查,當時共查出10家黑中介,並對他們予以了取締。經過17日的再次檢查發現,仍有6家黑中介在偷偷運營,他們當即對這6家黑中介予以了取締。
黑中介在萎縮
鄭科長介紹,按照《黑龍江省勞動力市場管理條例》規定,職業介紹機構不但要具備《職業介紹許可證》,而且要具備開展職業中介業務所必備的固定場所、辦公設施和5萬元以上的開辦資金;有3名以上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專職工作人員。可是,一些黑中介卻在從事無本生意,只要租間房,店門口放塊牌,自有『魚』來上鉤。而每條『魚』總會給中介帶來或多或少的利潤。所以,這些黑中介寧願被人喊打,也不放棄投機的機會。
道外區勞動局劉毅副局長介紹,按照目前的《黑龍江省勞動力市場管理條例》中的有關規定,監察人員對黑中介的處理方式是依法取締、沒收非法所得和罰款。但因為勞動監察人員沒有當場帶走人和扣押物品的權力,黑中介在當場關門後不久又會重新開張。如果通過公安部門依照詐騙罪來對黑中介進行處理,他們每次騙取的錢數又達不到有關法律規定的數目,並且取證困難,所以很難立案。在這種情況下,執法人員只好對黑中介比較集中的位置進行長期不間斷地清理。
不過,劉毅副局長表示,找到這些癥結後,監察人員已經開始實施更為行之有效的對策。他們號召每個社區或街道辦派專人作為流動監察人員,查看中介情況,隨時發現黑中介可以隨時予以取締。同時,由政府出面對正規的、信譽好的中介機構進行扶持,如今黑中介已經出現了萎縮的趨勢。
鏈接
因無《職業介紹許可證》被取締、要求補辦手續的6家『黑中介』:
1:哈東職介2:承奇中介3:哈東房屋職業4:為民職介5:忠誠家政服務中心6:人和房屋勞務服務所
按照監察人員要求,黑中介人員在拆除職業介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