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1日電 哈爾濱市一家工藝品公司自稱有玉礦,只要購買該公司的產品就可以參加循環返款,在一年的時間裡只要投入400元錢就可以返回1200元,利潤達到200%。遼寧省撫順、大連等地的千餘名老百姓掉進了這個誘人的陷阱。
200%利潤作誘餌
今年2月,接連有群眾到哈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報案,稱他們投資的一家工藝品公司突然蒸發了。
受害人連英告訴記者,她是遼寧省撫順市人,2006年6月20日,她通過撫順市一個姓李的加盟店店長知道哈爾濱有一個工藝品公司,公司老總據說是部隊在編人員,十分可靠,而且公司出售的工藝品也很好,如果加入這一投資項目,不但在投錢時可以購買產品,買完產品後公司還可以給消費者返錢。連英聽到這個信息後十分感興趣,並先後多次到哈市來考察。
工藝品公司的老總何剛熱情地向她介紹了公司的促銷方案,稱如果投入400元錢購買一件工藝品,每次返利50元可返9次,做為第一循環。消費者第一循環返利結束後,重復消費50元產品,可參加第二次循環返利,每次返利30元,可返27次。返利的日期逢10發放,為每月的10日、20日、30日。每月1—10日消費,20日發放;11—20日消費,30日發放;21——30日消費,下月10日發放。
連英看到利潤如此豐厚,立即投入2.4萬元在撫順市開了一家加盟店。從那以後,每到返利的日子,連英的賬戶裡都會收到公司給她寄來的錢。聽說有這樣的好事,許多撫順市市民紛紛找到連英,要求加入這個公司的循環返利。截至連英報案時,已經有100多人在連英處投資,投資額高達571萬,而工藝品公司返還給連英的只有317萬。
千餘市民落陷阱
像連英一樣掉入『返款』陷阱的還有千餘名老百姓,他們大多是遼寧省人,以大連、營口、撫順、本溪等地市民居多。
大連市的劉女士告訴記者,2006年8月,她聽朋友介紹,當地有一個工藝品商店購買物品還可以循環返款,只要花400元買個掛件或者裝飾品,就可以參與循環返款活動,一年可返款1200元,淨賺800元。400元為『一單』,多買多得。劉女士看朋友已經買了好多單,並且得到了一部分返款,就將自己家的10萬元積蓄全部拿出來,買了250單。可是2月初,商店突然停止返款,劉女士經詢問纔知道,哈爾濱的總公司『蒸發』了,不給加盟店返款,她纔知道自己上當受騙了。聽到這個消息,劉女士當時就心髒病發作,住進了醫院,『一輩子的積蓄就這樣沒了。』
營口一家加盟店店長說,她花3萬元加盟後,開了個工藝品店,每賣出去一個『單』可得5%的回扣,如果一共賣出去人民幣2千萬的『單』,哈爾濱的總公司還給她1%的股份。很多店長為這1%的股份拼命推銷,有的投資者認為購買工藝品不實用,店長還贈送大米和豆油。通常是買2000元的『單』,給一桶豆油,買3000元的『單』,給一袋大米。
參與投資的百姓大多並不富裕,有工薪族、外地打工人員,還有靠養老金維持生活的老人,為了能迅速發財,他們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積蓄,最後發現這竟然是一個陷阱。
工藝品公司突然蒸發
據辦案民警介紹,1月20日,本應是返款的日子,但所有加盟店的帳戶都沒有得到返款,於是,連英等幾名店長紛紛給總公司打電話詢問為何沒有返款,這纔發現公司的負責人和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找不到了。
發覺受騙的投資者紛紛來到哈爾濱,找到當初的『總經理』劉偉,他曾經向受騙群眾介紹該公司有很多實體等情況。而此時,劉偉已早在幾個月前就辭職不乾了。劉偉說,他只是聽何剛說公司有一家洗滌劑廠,但是他從來都沒有核實過。至於何剛說的玉礦,公司根本就沒有。
劉偉說,僅他在工藝品公司任職期間,就大約有千餘名老百姓『投資』,『投資』者絕大多數都是遼寧人,『投資』進來的錢大約上億元,扣除返利的錢也有五、六千萬。
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偵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