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民辦公助迎來文博黃金期 哈爾濱建成13座文化展館
2007-03-22 07:10:34 來源:東北網  作者:姜雪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2日電 隨著中國書法文化博物館近日在尚志落成,從去年初至今,短短一年多時間裡,已有13座文化展館落戶哈爾濱。依托民辦公助的建設模式,哈爾濱迎來前所未有的文博事業發展黃金期,盡顯文化之都魅力。

  2006年堪稱哈爾濱的『文化展館年』。1月,黑龍江音樂博物館落成開館。隨後,哈爾濱藝術宮版畫博物館、哈爾濱電信通信博物館、哈工程大學船舶博物館、『哈藥』攝影展館、兆麟街123號展館、哈商業大學貨幣金融博物館、黑龍江春和博物館、朝鮮民族藝術館新館、哈爾濱猶太新會堂、哈爾濱書法會館、哈爾濱大眾肉聯集團歷史博物館、中國書法文化博物館等文化展館相繼建成開放。哈爾濱市文博事業迎來高速發展期,文化展館數量幾乎以每月增加一座的速度增長。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文化展館熱』體現出城市決策者對文化事業的高度重視:哈爾濱作為一個特大城市,要建成適宜創業、適宜人居、適宜人的全面發展的現代文明城市,僅有經濟上的發展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文化的繼承、文化的傳播、文化的創造。哈爾濱市在創新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民辦公助辦館模式:

  ———利用城市改造,扶持民間辦館。在太陽島風景區改造中,政府部門以提供場地、資金的方式招來俄羅斯藝術展覽館、北方民藝精品館、於志學美術館、太陽島藝術館等在島上安家落戶。

  ———利用企業改制,引導行業辦館。在哈爾濱肉聯廠、向陽體育用品商店等國企改制過程中,政府引導企業分別創辦了大眾肉聯集團歷史博物館、『哈藥』攝影展館。

  ———利用政策導向,倡導社會辦館。通過政府出政策、企業或個人出資金的方式,哈藥六廠投資創建了哈爾濱藝術宮版畫博物館,平房區退休職工付春和創辦了『春和博物館』。

  ———利用示范效應,政府參與辦館。去年9月,位於市委辦公樓內的兆麟街123號展館開館納眾,開創了市委機關為大眾免費辦文化展的先河。

  獨特的辦館模式『催化』了哈市文博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哈爾濱市現有各類文化展館已達40餘座,除省博物館、省民族博物館、東北烈士紀念館這些傳統的國辦館外,近幾年新增的展館絕大多數為行業展館和私人展館。這些民辦展館以多姿多彩的側面展示著哈爾濱的多元文化,不僅讓城市的歷史文化傳承變得清晰可鑒,也使得文化旅游資源大大『擴容』,展示出哈爾濱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品格。許多展館開館伊始便展覽不斷、顧客盈門,成為市民休閑游覽的好去處,了解歷史、感受藝術、陶冶情操的有益載體,也成了中小學校的『第二課堂』。

  目前,哈爾濱市『文化展館熱』方興未艾,鍾表博物館、地質博物館、伍連德紀念館等一批展館正在籌建中。據統計,現在哈爾濱市平均每20萬—30萬人口就擁有一座博物館,已接近國外發達地區每10萬—20萬人口擁有一座博物館的水平。

責任編輯:張曉軍